●从民心政治的理论视角审视,中央八项规定既是对中国传统政治文明精髓的创造性转化,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的创新性发展,更是深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支点之一
●中央八项规定的制度实践,本质上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坚守初心使命的政治宣言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实践中,中央八项规定作为作风建设的制度创新,开辟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新境界。这项聚焦党员干部作风的党内法规,蕴含着深厚的政治哲学智慧。从民心政治的理论视角审视,中央八项规定既是对中国传统政治文明精髓的创造性转化,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的创新性发展,更是深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支点之一。
民心政治观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指向。在中国传统政治哲学中,“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治理智慧绵延千年。从《尚书》“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的政治伦理,到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贵君轻”说,形成了以民心向背为政权合法性根基的政治传统。这种民本思想为当代政治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文化基因。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实现了对传统民本思想的超越性发展。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揭示的“市民社会决定国家”原理,列宁关于“政治就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的论断,毛泽东“为人民服务”的政治宣言,共同构成了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石。这种理论创新将“民心”从道德范畴提升至政治哲学高度,并使群众路线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民心政治观呈现出三大特征。在价值维度上,强调人民主体地位,“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实践维度上,突出制度保障功能,不断健全完善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在方法论维度上,注重技术赋能,如“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一根主线,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新时代的人民至上论。
中央八项规定对民心政治观的制度性回应。中央八项规定聚焦“四风”问题绝非偶然。形式主义的虚浮做派、官僚主义的衙门作风、享乐主义的特权意识、奢靡之风的物欲膨胀,这些作风顽疾严重影响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侵蚀政治信任基础,削弱党的公信力。2020年1月19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公布了2019年12月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统计表,首次向社会公开发布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查处数据。这说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党内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是阻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大敌。
制度建设中的民心导向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问题选择上紧盯群众痛点,标准制定上突出可操作性,监督机制上强化群众参与。如“轻车简从”规定直击领导干部调研中的扰民问题,“精简会议活动”要求破除文山会海的形式主义,“厉行勤俭节约”则狠刹奢侈浪费歪风。类似的制度建构,使抽象的政治承诺转化为具体的治理效能。作风建设制度化的革命性意义在于,建立起常态化长效化治理机制。通过建立健全“四风”监督平台、完善党内法规体系、强化纪律审查力度等,中央八项规定实现了从临时举措到长效机制的质变。
以中央八项规定为切入口的作风建设带来的“蝴蝶效应”重塑了中国政治生态。从遏制“舌尖上的浪费”,到刹住“车轮上的腐败”、整治“会所里的歪风”,再到持续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深化拓展为基层减负工作……十多年来,一场激浊扬清的作风之变在全党上下涤荡,在神州大地回响。中国共产党通过自我革命不断赢得人民衷心拥护和支持,广大人民群众通过有效的政治参与巩固对党的信任。2024年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94.9%的受访群众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贯彻落实成效表示肯定。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的满意度不断提高,信访量连续下降。
通过制度性变革产生的治理效能远超预期。中央八项规定不仅成为全面从严治党的突破口,而且促进了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基层治理创新等系列制度变迁。由此产生的“制度群”效应表明,以中央八项规定为核心内容的作风建设,正在重构国家治理的微观基础,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持续动力。
新时代政治文明建设的价值意蕴。中央八项规定开辟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新形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只有投票的权利而没有广泛参与的权利,人民只有在投票时被唤醒、投票后就进入休眠期,这样的民主是形式主义的。”中央八项规定的实施,将群众监督嵌入党内监督体系,把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和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统一起来,形成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中央八项规定对全球政治文明发展的启示在于,政党自我革命可以成为破解“政治衰败”难题的有效方案。当西方政党深陷民粹主义泥潭时,中国共产党通过刀刃向内的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以制度建设为主线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既保持了政治稳定性,又激发了政治活力,为发展中国家探索现代政党建设提供了全新范式。
在人类政治文明谱系中,中央八项规定解答了如何保持执政党人民性的历史课题。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通过中央八项规定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改善党群、干群关系,既不是对我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简单复归,也不是对西方治理理论的机械移植,而是立足中国国情的原创性政治文明成果。
作风建设既是攻坚战,也是攻心战、持久战。中央八项规定的制度实践,本质上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坚守初心使命的政治宣言。这种制度创新将传统民本智慧升华为现代治理文明,使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获得新的时代内涵。党的作风建设成为连接党心民心的制度桥梁,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由此展现出强大生命力。这种政治文明形态的确立,不仅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政治保障,更为人类探索更好的政治文明形态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
(作者林梦系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四川日报》2025年05月19日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