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典型案例>文章页

“党建红”赋能“生态绿”

https://www.scjgdj.gov.cn/  (2025-07-11 15:49:23)    

案例背景

2022年,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明确提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先行区”,2023年6月,“川渝‘遂潼一体化’林长制创新示范区”纳入首批省级林长制创新试点。近年来,遂潼两地机关工委和林业部门坚决扛起政治责任,共同策划实施“‘党建红’赋能‘生态绿’”项目,坚持“133”工作思路全力助推林长制创新示范区建设,为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证。

主要做法

构建“一个联盟”,共筑护林增绿坚强堡垒。两地工委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机关党建联建共享协同服务遂潼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建设的实施方案》,推动林业、农业农村等部门打破行政壁垒、强化工作协同,成立遂潼毗邻地区联合林长临时党委和遂潼林长联合办公室,构建起以临时党委和联合办公室牵头抓总,以毗邻乡镇、村(社)两级党组织和林长为成员的“遂潼一体化林长制创新示范区”建设联盟。按照“地域相邻、资源相通、村情相融”原则,推动示范区24个乡镇、71个村(社)开展结对共建,搭建遂潼毗邻地区林业发展跨区域党建协作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共同推进“遂潼一体化”森林生态共建、共治、共保。

推行“三大联动”,共建护林增绿先锋队伍。以机关党建联建共建为纽带,推动两地党员联训、生态联建、产业联兴。联合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共同举办首届遂潼机关党员干部公文写作技能大赛、“川渝共建·遂潼先锋”机关党组织书记和党务干部专题培训班,示范带动两地林业、生态环境等部门联合开展业务培训交流80余次,着力锻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联合开展党员护绿活动。依托“川渝共建·遂州先锋”党员先锋队和“红岩党员·马掌铁”党员服务队,共同组建“遂潼林业”党员先锋队,常态化联合开展普法宣传、义务植树、应急演练、灭火救援等,用“党旗红”守护“安全绿”。联合开展产业技术共兴。坚持“党建”促“林建”,强化两地林业科技交流,联合组建懂业务、作风实的党员干部技术攻坚力量,开展林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标准研发推广,主动为群众提供果树栽培、林木培育等技术指导,让“绿水青山”转化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

建立“三项机制”,共促护林增绿工作实效。建立完善“林长+”、联席会议、考核评价3项机制,推动机关党建与林业工作融合发展。推行“林长+”协作机制。建立《遂潼毗邻地区林长制合作制度》,安排190余名毗邻镇、村干部担任联合林长,实施“林长+护林员+警长”三维森林资源保护体系,每季度联合开展巡林1次,护林员、警长每月联合巡林1次,以“绿色先锋”筑牢“双圈”建设生态安全屏障。建立联席会议机制。每季度召开遂潼毗邻地区联合林长临时党委联席会议,研究部署党建联建工作,统筹调度林长制工作,对毗邻地区涉林重难点工作进行协商解决,先后签订森林防火联防联控、重大林业有害生物联防联治、林业法治建设等合作协议4份,联合开展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控、野生动物保护、湿地保护等活动30余次。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将川渝“遂潼一体化”林长制创新示范区建设和林长巡林履职情况纳入领导班子年度民主生活会、基层党组织组织生活会的重要内容,作为机关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和党务目标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着力推动机关党建和林长制工作“互为前置、一体考核”。

经验启示

林业资源管护更加有力。项目实施以来,遂潼两地新建森林防火视频监控60套,建成“遂潼林业一体化”自然教育数字中心1处,毗邻地区实现森林火灾“零发生”,潼南区“松材线虫病疫区”成功摘帽,并荣获全国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攻坚行动先进单位称号。川渝“遂潼一体化”林长制创新示范建设工作成效获《人民日报》《中国绿色时报》等刊载报道,在中央电视刊播。遂潼联合林长制编入四川省林长制创新试点典型案例。

森林质量提升更加有效。两地完成“两岸青山·千里林带”营造林3.5万亩、涪江流域遂潼段净增森林面积超17万亩,获国家储备林项目授信资金20.9亿元,有效拓展两地绿色生态空间,为持续深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共筑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共建美丽中国打下了坚实基础。潼南区在2023年重庆市生态报表“两岸青山·千里林带”指标考核中名列首位。遂宁市林业局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单位。

林业产业发展更加兴旺。两地以机关党建为桥梁,不断加强科技、人才交流,开展林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标准推广,升级改造示范区花椒产业标准化基地5个,实现年产量增加20万斤,建成乡土珍贵用材树种种质资源繁育基地1个,培育桢楠、青岗、木荷等苗木7万株,协同打造现代林业产业园区8个、新增产业基地2.5万亩,形成了森林资源有效保护和林业产业蓬勃发展的强劲态势。

(省委省直机关工委基层组织建设指导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