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定点帮扶头条>文章页

在定点帮扶中彰显国资国企使命担当(下)

http://www.scjgdj.gov.cn/  (2023-10-25 08:48:33)    

国有企业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20世纪80年代起,四川国有企业就全面参与“挂包帮”、脱贫攻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工作,为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

2021年,脱贫攻坚战取得胜利后,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2021年以来,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68户国有企业定点帮扶全省68个县76个村,已累计投入6.7亿元,实施项目968个——真心实意帮扶,真金白银投入,真抓实干推进,在定点帮扶中彰显国资国企使命担当。

中国电信

推进教育帮扶聆听梦想花开的声音

近年来,中国电信传承人民邮电为人民的初心使命,充分发挥云网融合的信息化优势,为弥合城乡教育鸿沟持续赋能,帮助大山深处的孩子们聆听梦想花开的声音。

追梦,共赴“云端”的守望。为帮助偏远地区的孩子们打开全新的视野,增添追逐梦想的力量,中国电信与四川省教育厅联合建设“云课堂”,累计投入520万元,打造60台云主机,帮助学校搭建“5G+四川云教”信息化教学平台,汇聚了成都七中、成都石室中学等48所优质主播学校资源,惠及阿坝、甘孜、凉山等地1700余所学校,3万余名教师跟随省内优秀教师同步研修学习,43万余名学生享受到省内优质教育资源。2022年,“四川云教”得到教育部的充分肯定,获批工信部、教育部“5G+智慧教育”试点项目。

筑梦,打破“无声”的沉默。为了帮助凉山州儿童学好用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中国电信累计投入2000余万元,推进“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开发“两平台+1APP”,免费为7000余名辅导员提供电信助教手机卡,为2400余个幼教点提供100M光纤教学网络。经过几年的建设发展,“学前学会普通话”平台已健全3800所学校资料,共计创建班级8000余个,录入教学人员1.58万人,为50.98万名学龄前儿童学习普通话提供帮助。

圆梦,走进“艺体”的殿堂。2018年至今,中国电信累计向盐源县民族中学捐赠资金4165万元,为该校提供了先进的基础设施设备,加强孩子们的素质教育,帮助孩子们追逐体育和艺术梦想。林靖峰同学在上了一段时间中国电信捐建的智慧书法课堂后,成了四邻八亲眼中的小小“书法家”。中国电信捐建的体育操场,为田径体育生李巫呷提供了良好的训练场地,通过勤奋练习,她在凉山州第34届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获得了高中女子组400米和800米双料冠军。

中国电信将持续发挥信息化优势,探索乡村人才振兴新路径,持续赋能边远山区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聆听梦想花开的声音。

中铁二局集团

发展集体经济巩固脱贫成果

2021年以来,中铁二局集团扎实做好巴中市通江县毛浴镇迎春村定点帮扶工作,重点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发展集体经济,系统性开展各类帮扶工作。

开展帮扶之初,面对迎春村无规模性产业、集体经济底子薄弱的现状,中铁二局集团以产业振兴为帮扶突破口,聚焦产业发展,不断壮大集体经济。

强化资源整合,储蓄发展动能。中铁二局集团积极协调帮扶资金,截至目前,捐赠和协调争取各类产业发展资金共计430余万元,其中协调富硒兔产业发展资金232万元、巴山脆蜜李产业发展资金198.6万元,发展了集体经济富硒兔养殖基地一个、种兔繁育中心一座、巴山脆蜜李600亩,支持脱贫户发展鹰嘴桃50亩。

强化产业管理,激发内生动力。富硒兔养殖产业经过多种发展模式探索后,结合实际采取“场地租赁+入股分红”的模式,引进专业饲养管理技术人才,将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做,年出栏商品兔6万余只,实现富硒兔产业良性发展。脆蜜李产业采取“村集体组织+龙头企业引领+帮扶单位+农户”的四方联动利益链接机制,吸纳周边脱贫群众务工就业,突出群众主体地位,目前已投产300亩,实现经济效益30余万元,惠及群众50余户。鹰嘴桃产业采取“致富带头人引领+农户参与+帮扶单位品牌塑造与销售”的发展模式,不断激发产业发展内生动力,充分发挥致富带头人的示范引领作用。

与此同时,中铁二局集团充分发挥企业内部市场优势,以消费帮扶为抓手,通过“产业品牌打造+以购代捐”的消费帮扶模式,助力帮扶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实现产业发展“扶上马再送一程”。

2021年至今,中铁二局集团累计开展各类消费帮扶30余次,累计消费帮扶金额371万元。

省能投集团

聚力扶智扶志增强内生动力

2021年3月,省能投集团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喜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殊荣。在经过短暂的休整后,省能投集团于2021年7月再次向甘孜州乡城县然乌乡东尔村、水洼乡那拉岗村派驻1名驻村第一书记和1名驻村工作队员,开启新一轮定点帮扶工作。结合县情村貌,省能投集团精心研究制定帮扶举措,聚力扶智与扶志,增强脱贫地区振兴发展的内生动力。

坚持以教育为根本,省能投集团在乡城县继续实施“四川能投青少年教育促进计划”,按每年30万元的标准捐助教育专项资金,用于激励教师、学生全身心执教和学习,促进乡城县教育事业更好发展,累计奖励全县师生7000人次。

由省能投集团投资近千万元建成的6所村级幼儿园持续发挥作用,累计招收近600名适龄儿童入园;继续在东尔村、那拉岗村实施由省能投集团发起的“圆梦金秋”入学奖励计划,对考入本科、专科、高中的学生分别给予5000元、3000元、2000元的现金奖励,第一书记主动与困难学生“认亲戚、结对子”,并以个人名义每年资助困难学生完成学业。

在扶志方面,省能投集团定点帮扶的东尔村、那拉岗村在全县率先试行“乡风文明积分超市”,由省能投集团提供资金和物资,每季度集中开展一次积分兑换活动,村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积分情况兑换生活物资。通过“积分”奖励机制,逐步引导群众养成讲卫生、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的文明新风,走出一条创新乡村治理、提升乡风文明的新路子。

在省能投集团全力帮扶下,2022年东尔村成功创建“甘孜州乡村振兴示范村”、被评为甘孜州“州级文明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今年8月,省能投集团派驻乡城县的两名帮扶人员分别被评为全省优秀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

华西集团

打造“四个引擎”聚力乡村振兴

阿坝州九寨沟县四寨村,是华西集团助推乡村振兴定点帮扶的重点村。2021年以来,华西集团将激活内生动力、数智化电商发展、特色产业发展以及基础设施提升作为乡村振兴的“四个引擎”,使四寨村村民精神面貌大为改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群众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发展活力进一步激发。

打造“内生引擎”。在四寨村,华西集团建立起“善建”积分超市,“善建”一词既与华西集团“善建”企业文化一脉相承,同时也寓意当地政府与群众积极投身乡村建设,善建善成。截至目前,四寨村村民已累计兑换价值超过20万元的各类物资,200多户村民参与其中,通过积分超市,村民们“兑”出了勤劳和希望。

打造“动能引擎”。四寨村地处高半山,土壤及气温适宜种植花椒。华西集团根据四寨村的地理环境,邀请省农科院专家实地考察,通过多次调研和充分论证后,最终决定援建花椒种植产业基地。截至目前,华西集团已投入40余万元专项资金及一批花椒幼苗,建成花椒基地262亩,年增收8万元以上。

打造“智能引擎”。依托数字供应链技术优势,开发出“九寨沟乡村振兴专区”和“九寨云购”两款数字惠农平台,使九寨沟农村产业与互联网实现深度融合,充分整合农副资源,实现了数字科技“下乡”与土特产“上线”双重效果。通过平台持续宣传九寨沟县特色农产品,帮助增加销量60%,带动1200余户农户实现了真创收、实振兴。华西集团年均采购当地农特产品300万元以上。

打造“硬件引擎”。四寨村半坡组入村道路原本是一条长60米、宽不足5米的泥泞乡村路。华西集团投入专项资金20余万元,调配物资、调集力量,推进入村道路改扩建工作,泥泞的乡村路现在已经扩建成为长80米、宽6米的崭新进村道路,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振兴路”。此外,华西集团投入20余万元为当地捐建入村门坊,被群众称作“幸福门”。另外,利用四寨村的公路边护坡墙面,对其进行造平美化,建成一个全长100多米、绘制面积400多平方米,展示“两山”理论的文化墙。

省港投集团

基层党建引领特色产业主导

2021年以来,省港投集团定点帮扶广元市青川县民兴村,积极探索以基层党建为引领、特色产业为主导的“党建+”帮扶模式,助力青川县民兴村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为帮助基层组织“强起来”,省港投集团积极推进“党建+队伍建设”。蹲点联络基层党建,选派党建业务干部组建党建指导组蹲点驻村帮扶,指导村“两委”常态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民主评议党员等党建活动。开展企地党建结对,开展党建和普法宣传等,提升村级班子党建活力。储备乡村振兴人才,注重在种植能手、致富能人、复退军人、村好乡贤和返乡创业人员中发现人才、发展党员,建立30余人的“村级后备人才库”,培养食用菌种植大户、收购大户8户。

围绕培育发展特色产业,推进“党建+产业发展”。省港投集团编制了定点帮扶五年规划,与青川县共同出资2000万元分期建设100余亩食用菌大棚基地,示范带动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

2022年,民兴村产出香菇420多万斤,收入4656万元,全村2900名村民年人均增收1600多元。同时,着力打造产业融合发展山珍示范园,投资200万元建成集食用菌科普展厅、农产品展销中心、乡村振兴农民学院为一体的山珍示范园,常态开展现代农业技术推广、智慧农业产业孵化和乡村振兴人才培育,培训覆盖4000余人次。

省港投集团还多措并举帮助青川群众致富增收。通过将青川农特产品纳入港投“滨水购”电商平台品牌化包装和销售策划直播带货,动员职工团购等形式,销售农产品近130万元。协助组建民兴村股份经济联合社,实现民兴村全村流转土地730亩,年创收80.3万元。帮助成立劳务合作社,输出劳务人员1500人次,务工收入达5000多万元。

(《四川日报》2023年10月25日1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