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他山之石>文章页

实践活动结硕果 城乡互动促发展2014年兴山县直机关帮扶共建活动纪实

http://www.scjgdj.gov.cn/  (2015-02-28 10:51:27)    

    2014年,兴山县县直机关89个机关党组织共为96个村(社区、居委会)兴办实事558件,帮扶资金1041.87多万元。 

  “结对帮扶共建”是兴山县机关党建工作在2003年的创新举措,坚持多年,形成机制,如同接力,一棒紧接一棒,不断激发出基层组织建设的活力。该县在学习教育实践活动中,为进一步探索新形势下机关党建工作新途径,以“组织联建、优势互补、发展共赢”为目标,紧紧围绕“推进六突破、打造五百亿、勇争先进县”的发展思路,扎实推进县直机关党组织和农村(社区)党组织“结对帮扶共建”活动,使全县帮扶共建工作稳步推进,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扶危济困促发展的奉献之歌! 

拓展延伸 嘉木发新枝 

  2014年,全县机关党建“帮扶共建”不断拓展工作的深度和广度,把共学十八大、共筑中国梦、教育实践活动、下基层办实事作为系统带动的新思路、新内容,拓展延伸,形成一批机关党建工作品牌和亮点工程。 

  全县围绕“产业带动,重点突破,夯实基础,增强后劲”的帮扶思路,推行“单位扶村、干部联组、结对包户”,实现干部直接联系服务困难群众“双向全覆盖”。通过“支部一帮一、党员手牵手”的形式,组织县直机关党组织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立“互助结对”关系。活动中,县直机关党组织帮扶共建活动把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作为“重头戏”,通过举办理论学习培训班、报告会、座谈会,畅谈共学十八大,共同提高理论水平。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召开后,县直机关党组织以“帮扶共建”为载体,推动全县掀起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他们把帮扶村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基地,作为征求群众意见的平台,从群众中汲取政治智慧和力量,针对群众提出意见建议,整治“四风”,立行立改,深入到发展困难多、民生难题多、社会矛盾多的地方去,办实事、解难题、促发展。 

资源整合 健全帮扶网络 

  县、镇、村三级力量整合。充分发挥各帮扶单位的积极作用,用部门的真心帮扶促进群众的自发参与。县直机关党组织充分发挥政策、信息、人才、资金、项目等方面的优势,为结对农村党组织提供农村实用技术、市场信息、富余劳动力转移、日常经济管理等方面的指导。各乡镇依托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立困难党员群众关怀帮扶工作站。各村以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为阵地,建立村困难党员群众关怀帮扶工作联络点,同时,农村党组织以新农村建设为平台,为机关党员提供受教育基地,提供机关干部锻炼平台。在此基础上,还重点加强了财政、民政、人社、卫生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形成机关工委牵头抓总,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县、镇、村三级联动的工作格局。 

  各项活动整合。全县将“三万”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等活动与“帮扶共建”活动统筹安排,同步进行,工作在同一个网络、同一个规划、同一个平台开展,形成强大的帮扶合力。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县直机关各级党组织通过“三进五访”、“把支部会开在群众家”等活动,共召开扩大的支部会、村组干部会、村民大会、屋场院子会达520多场次。 

  政策资源整合。全县围绕“优化资源配置”的理念,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广泛筹措资金、项目等有关帮扶资源,强化资源有效整合,按照“政府投入一点、部门帮扶一点、乡村自筹一点、群众自己出一点”的办法,以项目的方式投入到基础设施改善和产业开发中,并通过“以奖代补”等有效措施,对部分农户给予必要的扶持。对困难户,采取工作经费中拿一点、党员干部和社会力量帮一点的办法,帮助他们发展生产、脱贫致富,实现了资源的有效聚集。据统计,2014年上半年,全县就整合国土、交通、水利、扶贫等部门资金4.5亿元,其中县财政用于农业产业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贫困村帮扶实际投入资金达5500万元。 

完善机制 提升帮扶效益 

  建立“一对一”“一对多”的帮扶机制。按照“全覆盖、常态化、求实效”的原则,实行单位扶村,干部联组包户,一定三年不变。要求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在各自联系乡镇村中每人联系3个贫困户,科级上的干部在所在对口帮扶村中联系2个贫困户,一般党员干部和企事业单位职工每人联系1个贫困户且必须在帮扶村联系一个村民小组,使每一户困难群众都有党员干部直接服务联系,实行“定扶到人、一帮到底、台账管理、直至脱贫”的办法,帮助困难群众理顺思想、提供信息、推荐就业、技能培训等等。 

  建立慰问走访机制。以帮扶村为平台,以“送政策、听民声、优服务、解民难”为主要内容,以“走访慰问、调查研究、驻村蹲点、扶优解困”为主要形式,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访困难群众、访基层干部、访先进英模、访代表委员、访服务对象,坚持平时走访、节日慰问等常态工作机制,各单位按规定全年深入联系户均达到4次以上。 

  突出主导产业帮扶。全县在突出抓好五大惠民工程的同时,重点围绕全县果茶、烟叶、畜牧、核桃、药材、蔬菜等六大农业产业实施“百村千组万户产业培植工程”,指导、协调和督促实施各类发展计划和开发项目,帮助贫困村和贫困户分析致贫原因,因村因户施策,找准发展路子,确保每个贫困村有l-2个主导产业,每个贫困户有l-2个增收项目,有针对性地为贫困群众提供知识、技术、信息、项目资金和招商引资等方面的服务,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截止目前,全县产业基地面积达到50万亩,基本构建了“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形成了以半高山乡镇区域布局的核桃基地20万亩,以黄粮、榛子为基地单元的烤烟基地3万亩,以峡口、水月寺为中心的茶叶基地3.5万亩,以昭君为中心的柑橘基地9.3万亩,以榛子、古夫为核心的蔬菜基地5万亩,以黄粮、高桥为中心的药材基地1.5万亩。 

  突出“幸福院落”创建帮扶。县直各单位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扎实开展“幸福院落”创建活动的通知》要求,把“幸福院落”创建“六有”标准作为突破口,把“三建”、“四改”、“五通”、“两治”和“一良好”目标作为工作重点,按照分级负责、典型示范、点线面体整体推进的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思路,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狠抓落实,确保创建活动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建立长效帮扶机制。首先是着眼于解决群众“三最”问题。全县在抓好经济发展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同时,还盯准村民急需的、对村民有益的服务项目,帮助办好“水、电、路、田、房”等实事。2014年,县委县政府按照确定的五大惠民工程,及时将县直机关结对帮扶工作纳入党建目标管理考核的内容,健全奖惩机制,使帮扶共建工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其次是细化帮扶措施。县直机关各级党组织以开展党的各类主题实践活动为契机,带着感情通过制定方案、县镇村三级联动和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等措施,把各项民生工作做深、做细、做实,确保群众真正得到实惠。再次是强化考核评价。全县将开展“新农村建设帮扶共建”活动,纳入学习教育实践活动总体部署,作为履行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的重要内容进行考核。考核工作重点通过领导点评、群众评议、组织考核和评选表彰四个步骤进行。根据考核情况,评选表彰“新农村建设帮扶共建”活动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年终目标综合考核的重要依据,以此保证机关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常态化、长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