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他山之石>文章页

延安时期的历史经验给我们的几点启示

http://www.scjgdj.gov.cn/  (2008-05-14 17:35:40)    

延安时期的历史经验给我们的几点启示   
  
省直机关工委常务副书记 王秋沙



 

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局部执政十三年,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时最长的阶段,是我们党由弱变强,转败为胜的十三年。在十三年的执政实践中,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我们今天来总结这些经验,对于新时期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必须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统一全党的思想
  我们党在延安之前的土地革命战争之所以失败,从根本上说,就是思想路线发生了错误。党中央到延安站稳脚跟以后,通过延安整风运动,消除了党内严重存在着的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使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全党得以真正确立,正式筑成了自己独创的第一座理论大厦——毛泽东思想。党的七大通过的党章,第一次把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在全党确定下来。在这个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走完了从延安到北京,从偏居一隅到全国执政的胜利之路。总结这一段历史,可以得出一条基本的经验,那就是必须用正确的思想路线统一全党的思想,否则就不可能执政,即使执政也可能丧失政权。
  我们现在的思想路线是正确的,但是不是全党的思想都十分统一呢?我看不见得。不要说普通党员,就是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思想也不会完全统一,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不是真信真学真懂真用?对党的方针政策是不是坚定不移、不折不扣地执行?在一些地区一些部门的党员领导干部中就没有完全做到。这就需要我们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来统一全党的思想。
  怎么样才能真正把思想统一起来?这当然离不开党员教育和干部培训,当前我们正在进行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就是一种很好的教育形式。问题是一次教育活动不可能一劳永逸,也不可能把所有问题一次都解决。这就需要建立一种长期起作用的学习、培训机制。借鉴延安时期的经验,我认为有两点是必须做到的:一是学习内容必须紧密地联系当前的工作实际和党员的思想实际,就像毛泽东当年在延安写《论持久战》一样,党员干部学了,思想就开窍,用以指导实践就能打胜仗。这样大家学起来才有兴趣,学了以后才有提高。二是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一定要把学习的好坏与干部的提拔使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制度,并不断完善学习和考核办法,以此激励、约束党员干部,逐步在党内形成自觉学习的风气。
    

二、必须坚持执政为民,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在陕北这么一小块贫瘠的土地上立住脚,并由此走进北京,在全国执政,靠的就是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而要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你就必须执政为民,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因为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同他们的利益密切相关。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就多次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仅仅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我们搞了多少年政治和军事就是为了这件事。如果不能建立新式工业,不能发展生产力,不会搞经济和文化,这个共产党就没有多大用处,老百姓就不一定拥护我们。当时在陕甘宁边区,就存在着机构庞大与经济困难的矛盾,在“鱼大水小”的矛盾十分尖锐的情况下,有一段时间没有处理好“向人民要东西”与“给人民以东西”的关系,加重了人民群众的负担,引发了一些老百姓的不满情绪。毛泽东发现后,马上纠正,一方面精兵简政减轻人民负担,一方面组织党政军民学进行大生产运动,并要求边区政府工作人员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首先要用百分之九十的精力帮助群众解决“救民私粮”的问题,然后用百分之十的精力解决“救国公粮”问题。从而密切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延安时期的执政经验告诉我们: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人民是我们党的生命之根、力量之源、胜利之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本质和宗旨。当年的战争年代是这样,今天的建设时期同样也是这个道理。回过头来看看,我们今天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有没有延安时期那么紧密?我看有很大的差距,这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借鉴延安时期的经验,我认为要真正解决执政为民的问题,必须在两个层面上着力,一个是在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中,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特别是要注意合理调整各种利益关系,使各个阶层、各个行业、各种类型的人民群众真正分享到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实惠。另一个层面就是,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的呼声,反映群众的意愿,集中群众的智慧;要关心群众疾苦,把人民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要组织引导群众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小康社会建设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当中我感到特别重要的是,要从自身做起,从自己分管的单位做起,我们作为党的中层干部,分管着一个部门的工作,如果人人都把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种好了,我们党的执政基础也就巩固了。为此,我们一定要以人格的力量来带班子,以班子的力量来带队伍,以队伍的力量来干工作。
    

三、必须发扬清正廉洁的优良作风,克服消极腐败现象
  延安时期的边区政府被人们誉为中国有史以来最清廉的政府,在中国共产党的廉政建设史上写下光辉的篇章,为我们今天的党风廉政建设积累了丰富和宝贵的经验。我体会至少在以下两个方面是应该借鉴和发扬光大的。
  一是用制度规范党员干部的言行。当时的边区政府制定了一整套严格管理公职人员的制度,使公职人员了解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不能做的做了会受到什么处罚,使他们言有所准,行有所规。这些制度给我们今天的启示是,一方面要解决制度不够科学、不够完善、针对性不强的问题;另一方面是要解决怎样检查落实这些制度的问题。这些制度不但要包括党的自身建设方面的规定,而且要包括政权建设方面的法规;不但应包括党员教育管理、基层组织建设等微观层面的建章之制,而且应包括领导体制、工作机制等宏观层面的立法建制。
  二是靠教育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延安时期面对国民党对共产党干部实行的升官发财、酒色逸乐的引诱,一些党员干部产生了不愿意继续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出现了贪污腐化、浪费财力等不良现象。毛泽东、刘少奇、陈云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及时地撰写文章、发表演说向全党敲响警钟,接着又开展了延安整风运动,帮助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还开展了大生产运动,制定了勤俭节约的一系列具体规定,做到了以教育廉、以俭养廉。这些经验告诫我们,对党员干部的教育,一是要增强针对性,力戒形式主义;二是要把思想教育与制度规范有机地结合起来,相辅相成。
  延安时期的党员教育还有一个极为有效的方法就是身教重于言教。毛泽东粗茶淡饭、废寝忘食,朱德经常背着粪筐拾粪积肥,周恩来和任弼时被评为纺纱能手……这些领导同志的率先垂范,对公务人员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感召力和说服力,增强了党员干部廉洁奉公、艰苦奋斗的意识。今天的党员教育也应该是这样,越是高级干部越应该作出榜样。联系到我们自己,也算是一个党的中层领导干部,而且是抓党员教育工作的,更应该从自身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用先进理论的力量和自身人格的魅力来教育感化群众。


四、必须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不断创新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我们党在延安局部执政期间,令人瞩目的是陕甘宁边区和各抗日根据地实行的民主政治。总结这些民主执政经验,对于我们今天的政治体制改革有着极为重要的启示。
  一是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在当时抗日民主政权的组成上采用了“三三制”原则。保证党在政权中的领导地位,不是靠党员在政府中所占数量的多少,而是选派优秀党员进入政府,在质量上具有优越的条件。同时这个政府是通过人民民主选举产生的。在选举中,共产党实行约束自己而不是强迫群众选举自己的制度,人们可以自由竞选,公开发表自己的“政纲”,并且规定各级参议会的参议员一律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这些在战争环境下执政的做法,在今天不一定完全适用,但它给我们的启示却是十分深刻的,我们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来自人民的授权和同意,人民民主是执政的本源,执政党应当是人民参与政治、当家作主的工具。因此在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构建上,应该摈弃那种过度集权、代替人民当家作主的方式,让人民享有真实的广泛的选举权、参政权。
  二是实行党政职能分开。为了避免“以党代政”和重蹈国民党“一党专制”的覆辙,我党在陕甘宁边区实行了“党政分开”,1942年,中共中央在根据地党的领导及调整各级组织间关系的决定中曾指出:“党对政权的领导,应该是原则的、政策的、大政方针的领导,而不是事事干涉,代替包办。”理顺了党与政府的关系。这些理论和实践对我们今天仍然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解放以来,我们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党、国家、社会高度一体化,党的领导格局高度集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虽然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和转变,但这个“总病根”仍然没有根除。为此,我们要正确处理党与国家机关的关系,把对整个社会的管理职能由党组织转向国家政权。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主要应通过制定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推荐重要干部,进行思想宣传,发挥党的组织和党员的作用来实现。
  三是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毛泽东当年在延安回答黄炎培提出的“历史周期率”问题时就曾指出,跳出历史周期率的办法是民主,而民主的要义在于监督。陕甘宁边区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就充分证明了毛泽东这个论断的科学性。首先是从权利授受起点上实行监督,即赋予人民实实在在的选举权。同时赋予人民群众建设和批评权,坚持在选举前向选民详细报告政府工作,发动老百姓热烈讨论并检查批评政府工作。更为有效的监督则是赋予人民罢免权,《陕甘宁边区各级参议会选举条例》第16条规定:各级参议员在任期内如有不称职的,得由该级议员选举之法定人数十分之一以上的选民提议,经由选举单位投票罢免之。这样就较好地解决了部分领导干部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的问题。联想到我们今天就是要建立一种党员干部接受人民群众监督的有效机制,要真正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人民群众可以凭借手中的选举权将真正代表人民的干部选举上来,而将那些不是真心实意为人民办事的干部罢免掉。有了这个机制,人民的意愿才能得以有效贯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