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驻村故事>文章页

看驻村帮扶干部“小杨老师”如何描绘
高原藏区小康图景

http://www.scjgdj.gov.cn/  (2022-08-04 17:23:53)    

“小杨老师,我们今天的农民星期天学习些什么内容呀?”四川省乡城县正斗乡仁额村的星期天课堂里不时传来一声声亲切的呼唤。“小杨老师”是自然资源部第三大地测量队的一名90后年轻职工杨阳,从2021年7月开始到仁额村驻村工作。

杨阳到仁额村开展乡村振兴工作一年,因为每天在田间地头奔忙,他的皮肤被高原热情的阳光浸润成黝黑的健康色,完全“融入”了当地。杨阳驻村时间不算长,工作却干得有声有色。

智汇强村 筑牢思想保障

杨阳到仁额村的一年里,村党支部又来了4名高学历党员,作为党员的杨阳可高兴了。和青年党员白天晚上交流乡村振兴想法,一有机会就到村民家里、山上田头了解生产生活难题……杨阳和村里的党员干部一起,千方百计地探寻让村里更美更富更强的路子,动员大家参与到仁额村乡村振兴建设中来。

仁额村在精准扶贫阶段,就形成了以“送、进、提”为主题的农牧民星期天和农牧民夜校活动两项活动组织方案。杨阳到村里后,义不容辞当起了乡村教师,在每月两次、一次两个小时的农牧民星期天学校和农牧民夜校课堂上,他自己站上讲台传达与村里相关的文件精神,教授村民们贴近当地实际的卫生和法律知识,还帮忙联系老师传授农业技术。

“现在仁额村村民的意识都比较强了,每次上课每家都主动来至少一个人,一堂课四五十个人,他们学到了东西就能基本保证教授的知识覆盖全村每个家庭”,杨阳不无自豪地说。“用普通话上课村民大都能听懂,偶尔也会穿插一些简单的藏语,偶尔也会请村干部帮忙翻译。”“给村民上课还要注重寓教于乐,干瘪瘪地照本宣科提不起他们的兴趣,也达不到上课的效果。”

在当老师的过程中,杨阳积累了教授村民的教学经验,学到了一些方言俚语,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年龄段学生的乡村老师,也和村民们成为了知心朋友。

扶贫离不开扶智和扶志。在仁额村的星期天和夜校课堂上,村民们增长了见识,拓宽了视野,也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农牧民在教室里获得的知识,启发他们在高原上、田野间施展技能,收获了更加丰硕的果实。他们主动求新求变,为个人和家庭作打算,也为仁额村全村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绿色护村 守好生态屏障

仁额村深处四川西部高原地区,高原壮美的大山和雪山水滋润的草原,独具特色的藏式民居和随风飘扬的五彩经幡,让杨阳爱上了这片热土,了解了村里的基本生态情况后,也让他更加坚定了要为这个村子的绿色发展做点什么。

杨阳所在的驻村工作队及村两委主动联系县相关部门,从今年3月开始,针对村里原山火毁林区开展生态林恢复工程,目前生态林恢复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预计九月底能完成该项恢复工程。

“环境保护是项长期工作,整治再多,随意丢垃圾的意识不改变,那整治后的好环境也只能是一时的”,和笔者谈到村里的无垃圾行动时杨阳认真地说。

为了仁额村的环境更干净卫生且长期保持下去,年初《乡城县全域无垃圾行动实施方案》印发后,杨阳立刻投身到仁额村的环境整治工作中,参与了整治工作思路讨论和文件起草编写全过程。《仁额村深化全域环境整治三年计划实施方案》成文后,杨阳与村“两委”又积极动员组织村民,带领村民们一起参与到仁额村深化全域环境整治的具体工作中。首先分小组全面检查,明确环境整治重点,然后各个击破,近3个月发动村民600余人次,共清理各类垃圾20余吨,其中清理农田白色垃圾200余亩,清理河道74公里,修复垃圾池12次;针对元根山环境问题,组织开展党员义工日活动4次,发动党员190余人次,清理垃圾11吨;针对施工路段,组织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和施工企业人员整治环境,清理垃圾6吨。

管好村里大美,还不能忘了村民家的小美。杨阳又忙起了村民居住环境整治。聚居区的道路划分成一块块“责任田”,每周一考核、每月一评定,“责任田”和居家环境治理得好的家庭还能获得流动小红旗。

乡村环境治理6个多月以来,村内环境实现了极大改善,村民的环境卫生素质也得到了不小提升,眼前亮了,卫生疾病少了,心里也舒坦多了,大家伙儿都为“小杨老师”竖起了大拇指。

产业兴村 打通致富路障

仁额村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距离香格里拉180公里、稻城亚丁140公里,村里交通不便,且不说借鉴周边发展旅游业,连上山采摘松茸的生产小路都不时中断。

为了解决道路问题,去年仁额村村民共同商讨集资20余万元开始修复和拓宽松茸采摘生产路。去年7月,刚到村的杨阳了解情况后得知因为资金不够,修路不得不暂停,他立刻向所在单位反映情况,获得上级单位四川测绘地理信息局支持,争取到了所在单位及两个兄弟单位共6万元赞助费,9月,生产路终于又重启修建了。经过各方努力,去年12月,松茸采摘生产路修建完毕。今年,村里国道459和波正路两个项目也开建了。

上下山的路好走了,村民采摘的松茸拿到山下市场就能卖个好价,远的地方空运一天就能送上餐桌。松茸采摘生产路修好后,仅松茸一项就带动仁额村年增收1500公斤,合约6万余元,户年均增收约1000元。

路的问题解决了,杨阳又开始为村里的产业发愁。

村里种植业机械化程度一直较低,光照充足、温差较大的高原优势也无法转化成更好的收成。望着田里新收的冬小麦,杨阳想起了村集体闲置的两台拖拉机。今年初,他向村提议,整合村闲置的两台拖拉机、一台抵账拖拉机,再利用浙江援助资金15万元采购两台大功率新拖拉机、六套耕种托机,成立起了仁额村农耕机械服务队。

“今年,在农耕机械服务队农业生产机械的助力下,我们村冬小麦种植从去年270亩扩大到了310亩,预计今年产值突破60万元,比去年增加约10万元。”杨阳抑制不住兴奋笑着说。

不仅是仁额村,周围村子种植业都存在机械化程度低的情况。仁额村农耕机械服务队在保证仁额村农耕需要的基础上,还为邻村提供转租服务,既帮助其他村提高了种植业收成,也盘活了剩余生产资料,增加了仁额村的集体经济收入。

仁额村的特色产业之路越走越宽。红皮大蒜种植产业项目已向县电信公司申报2022年产业发展项目,获得产业发展资金3万元。高原核桃种植项目今年种植面积达到了20余亩,预计年产出新鲜核桃20余吨,在去年核桃榨油实验性生产基础上,今年收成后将实现核桃榨油产业化。

“除了种植业,我们村的养殖业也要往前走。”杨阳说。今年,杨阳又提出建议,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成立仁额村偏牛养殖合作社。“村里可以每年先向各户发放小牛代养资金,待成年后由村统一收购和销售。”

分散代养、集中回购销售的模式,激发了广大村民们的热情。“认养小牛我们农户不花什么钱,小牛放出去不用操心管,长大了也不操心卖,守着家还能顺便多挣点钱贴补家用,可好着哩,我们就盼着合作社能早点成立起来!”意愿摸底会上,村民扎勒彭措笑眯眯地说。

发展特色产业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据笔者了解,因为资金欠缺,购买小牛的经费还差不少,偏牛养殖合作社、农耕机械服务队的创建初衷要实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每次谈到仁额村,说起村民们的“致富梦”,杨阳总是滔滔不绝,在这片倾注心血的高原上,这位年轻的帅小伙越干越有劲。像杨阳一样的年轻驻村干部还有很多,因为有他们的加入,藏区村民的新生活有了更多盼头,一幅幅美丽乡村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四川测绘地理信息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