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驻村故事>文章页

产业魅力 脱贫动力
——四川苍溪石灶乡“一户一园”夯实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基础

http://www.scjgdj.gov.cn/  (2020-06-19 11:13:24)    

你种1亩柿瓜蒌,我栽2亩猕猴桃;你种2亩脆红李,我栽1亩藤椒......脱贫攻坚战打响5年来,四川省苍溪县石灶乡392户贫困户通过“自建自管、代建代管”等方式,家家建起了产业园,“造血”功能更加强劲,增收基础更加稳固,脱贫底色更加厚重。

干部当“红娘” 产业引进来

石灶乡牌坊村平均海拔1000米,日照充足,风大,气温低,这一特殊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限制了当地的产业发展,但并没有阻碍当地干部发展产业的信心和决心。“藤椒耐旱耐寒抗风,产量高,技术简单,非常适合我地种植。”在牌坊村产业发展动员会上,市计量检定测试所派驻该村第一书记陈丹如此介绍到。为进一步打消群众顾虑,3月中旬,村支部书记李国义带领全村农户代表15人赴绵阳三台县绿藤农业有限公司进行了实地考察,群众开了眼界、形成了共识,最终选定了“大红袍”花椒品种,通过干部的“牵线搭桥”,第一批5000株种苗已成功“落户”牌坊村。

“市场、土壤、气候、海拔、技术等都是影响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乡长杨中庆说,产业发展之所难,是因为群众与市场信息不对称,找不到适销对路的产业品种,盲目建产业的结果就是年年建、年年毁,导致群众发展产业有了畏难情绪。所以我们动员党员干部、驻村帮扶力量利用自己的文化知识、人脉优势等充当“产业红娘”,将外地的特优品种介绍给农户,让群众实地考察“新儿媳”,让漂亮优秀的“儿媳”嫁到石灶,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通过干部引荐,如今石灶已有猕猴桃、脆红李、柿瓜蒌、丹参、白芨、辣椒、藤椒、西瓜等30多种长中短相结合的产业品种,初步形成了“星月环绕,百花齐放”的产业发展态势。

干部当“专家” 产业管起来

“一是要浇足清水;二是要用白色薄膜覆盖。这两个关键技术一定要掌握,否则出苗率就很低。”连日来,石灶乡分管农业副乡长赵久带领农技干部走进辣椒育苗户的田块,现场“把脉问诊”,开出了一张又一张的“治疗单”。今年初,石灶乡与四川红辣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600亩的辣椒订单种植合同。如果管理到位,这一“短平快”的产业将在今年实现120万元的纯利润,户均增收4000元。

“新娘领回来了,自然要好礼相待,否则就留不住。”乡农技站站长龚平打了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这个“好礼”就是要让嫁过来的产业“喝好、吃好”,什么时候该浇水,什么时候该施肥,什么时候该除草,都要精心侍候,精准管控,产业才能茁壮成长。

目前,石灶乡有2名县级科技特派员,5名驻村农技员,3支农业技术巡回小组,还有20多名“全科生”的乡干部充当的“土专家”和全乡15名长期在田间摸爬滚打的产业大户充当的“实践家”。一支精兵强将的产业管理队伍为全乡3000多亩的产业管护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干部当“经纪人” 产品销出去

“这一次跟以往不同,我们从驻村干部手中接过的钱是自个儿挣的,心里踏实!”民主村的侯国友老汉边磕着烟头边神气地说到,“非常感谢农行的帮扶人员帮我把3亩多的柿瓜蒌卖出去了,足不出户就能收到这么多现金真的很高兴。”

“30只鸡3500元,2只羊2000元......”春节前夕,苍溪县地方海事处驻石灶乡石人村第一书记王桂在贫困户赵文昌、严森家中采购“年货”。同时他还以“代购”身份帮助5名单位同事和2位朋友采购土鸡蛋、菜籽油、生猪等当地农特产品。

这是石灶乡创新产品销售模式的生动缩影,除已有的“农户+专合社+公司”的订单销售模式外,该乡还积极组建了“第一书记产业销售联盟”和“干部经纪人”两支队伍,鼓励和动员驻村帮扶力量、乡村组干部闯市场,重点帮助分散发展产业的农户找销路,扎实开展消费扶贫行动,助力群众产品卖得出、销得好、有收益。

“产业增收的稳定性将巩固脱贫成果,有效防止返贫,实现群众有尊严的脱贫。”石灶乡党委书记毛家勇说,产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了思路,落实很难;建起了产业,管护很难;管理好了,销售很难。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这些难题我们都逐一进行了解决,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已经打通,产业扶贫的道路我们将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苍溪县石灶乡 张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