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工作简报>文章页

驻村帮扶简报第11期

http://www.scjgdj.gov.cn/  (2016-11-16 09:41:51)    

【一线报道】

 

编者按:1031113日,省直机工委在凉山州西昌市举办了第2四大片区驻村干部示范培训班。来自凉山州和攀枝花市的省和州(市)、县(市、区)级部门(单位)选派的驻村干部,以及凉山州和攀枝花市各县(市、区)驻村帮扶办和武装部的帮扶干部,共计150余人参训。

 这次培训主要针对彝区驻村干部展开,既有政策解读、产业发展、涉农资金、驻村帮扶等课堂讲授,也有实地参观、座谈交流、演讲比赛等实践项目。培训期间举行了青春闪耀扶贫路——我的驻村故事主题演讲比赛,27名驻村干部讲述了自己在扶贫道路上的感人故事。现将2名同志的演讲稿摘要刊发,供学习交流。

群众的关切就是驻村工作的号令

 

省纪委派驻马边县劳动乡柏香村第一书记  张军乐

 

柏香村是全县贫困程度最深、贫困面最广的贫困村之一。 全村有12个村民小组2203人,其中彝族群众1259人。幅员面积18.5平方公里,约占全乡7个村幅员总面积的1/3

以不畏艰险的脚步,走遍村寨每个角落。为了做好精准识别,制定村发展规划和一户一策措施,驻村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入户调查。然而对于山路险要、沟谷深峻的彝区来说,开展入户调查,说来容易做来难。

今年38日,省、市、县交通系统7名同志,在马边县乡道上被崩塌的岩石击中乘坐车辆,不幸全部遇难;今年6月,省纪委一位领导率7个室主任等20多人,来村开展扶贫工作,返程途中遇山体垮塌,与死神擦肩而过。有一次,我们在路上遇岩石垮塌,滚落的岩石与我们乘坐的车相差不到100米。今年以来,全村发生山体垮塌2次,岩石滚落及泥石流滑坡致道路中断30多次。

柏香村山高林深,加上大多数地方手机又没有信号,对山路不熟悉的,还有可能迷路。那是刚驻村不久,我和另外一名驻村干部前往10组走访贫困户,途中遇泥石流滑坡,道路完全中断。反正带了干粮和水,我们决定把滑坡点绕过去,继续入户调查,我们俩干劲十足的一头扎进了林子里,结果翻了好几座大山,在林子里转了一整天,也没能到达10组,万幸的是,在天黑之前,我们找到了返回的路。

经过不懈努力,我们在全市率先完成了全村所有农户的入户调查,收集到30多万条数据信息,为后期精准帮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也与老百姓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有一次中纪委领导来村调研后,动情的说:“看到老百姓老远就向你们招手,不停的喊你们的名字,我真的很感动。”

以苦口婆心的真诚,改变村民落后观念。柏香村很多家长教育观念十分落后。欧其月波已经13岁了,还没入学,每次劝说欧其大叔让他上学,就象“谈判”一样艰难。欧其大叔终于同意让孩子上学的一刹那,我激动得流下了眼泪。虽然13岁读小学一年级晚了些,但不管怎样,他走进了校园,选择了学习知识,就大有希望。

一方面,我努力劝导辍学学生返校、未入学孩子入学,另一方面,又努力防止在校生辍学。我协调10万多元社会捐赠资金,对在校生设置进步奖、认真作业奖等各种奖励,让人人有获奖、戴光荣花的机会。利用省纪委职工捐款建立义务教育专项奖励基金,激励更多孩子热爱学习,更多家长积极送学、助学。对超过学龄村民,协调60多个专业的免费培训,目前已有7人拿到中级职业技能证书,5人经推荐到国有企业工作。在县教育局指导下,《柏香村控辍保学方案》已在两个村试点先行,有望为更多彝区孩子点亮希望之光。如今,全村更多的孩子走进了校园,更多的社会青年从单凭苦力打工转变为依靠职业技能挣钱,经验做法得到省纪委王雁飞书记亲笔批示肯定。

落后的思想观念不仅仅体现在教育方面,落后的医疗观念同样令人揪心。村民曲别大娘患了头痛病,她让儿媳请毕摩给她看病,再按其要求杀只鸡治头痛病。俄木大爷的孙子经常生病,毕摩说要杀只羊才能治好,还说病根在母亲身上,因为母亲外出务工,把孩子的魂儿带走了,于是,俄木大爷立即要求在外务工的儿媳妇赶紧回家。生病后不找医生看病吃药,而是通过杀鸡宰羊“驱魔”,落后的观念深深毒害着彝族群众。

在有关部门支持下,我协调资金建起了村卫生室,迎来了首位驻村医生;大力宣传卫生知识,挨家挨户发放卫生宣传小册子;协调经费组织覆盖全体贫困户的免费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协调华西医院等医院专家多次进村义诊,为700多人免费看病,发放3万余元的药品。

对患有疑难杂症贫困人员,创造性的采取诊治分离诊疗模式,既解决基层医院医疗技术条件落后问题,又避免村民因到大医院治疗报销比例低而加重负担。

村民赵银芬患了癫痫病,拥有一个自己的宝宝是她们一家人最大的梦想。到华西医院免费检查诊断后,按照治疗方案,三个月后就可以要小孩,得此消息,她们一家人激动得紧紧拥抱在一起,流下了高兴的眼泪。回到家后,他们买来糖果请邻居到家里吃。邻居彭荣洲说:“做了几十年邻居,从来没看到她们象今天这样高兴过!

以竭心尽力的忠诚,解决乡亲们的迫切困难。有一天,我到贫困户刘普华家走访时,这个44岁的汉子竟然噙满眼泪。妻子患精神病多年没钱送医,76岁的老母亲体弱多病,仅有一间房兼具了厨房、客厅、卧室的全部功能。看到他家徒四壁、生活艰辛至此,我的眼眶早已湿润。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帮他们改变现状。经过多方争取支持,今年初,终于将他妻子送入医院免费治疗,他老母亲也得到免费检查治疗,新住房也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之中,刘普华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

去年9月,村民叶云壮的女儿在医院分娩时大出血,导致他痛失女儿与未出世的孙子。由于不了解具体情况,叶云壮带着一群亲朋好友聚集在医院、政府门口大闹;他们打着横幅、走上街头,敲锣打鼓喊冤,吸引了大量不明真相的群众跟着起哄。得知情况后,我来回奔走于医院与患者之间,调查了解情况,尽心安抚死者家属,协调律师提供专业的法律咨询服务,经过半年多的疏导、调解,防止了过激行为和群体事件的发生,最终促成医患双方达成调解协议。

一年来,我和乡村干部一道,协调解决拖欠村民工资、未成年村民淹亡赔偿等问题36个,联系慈善机构慰问特困户26户,协调社会捐赠20多万元改善贫困群众民生问题,为就业“老大难”人员联系岗位45个,协调3000多万元改善基础设施、发展增收产业,选拔村级后备干部做法在全县推广,扶贫工作做法得到中纪委秘书长杨晓超充分肯定……

每次看到村民充满信任和期待的眼神,感受着村民紧握着我手的热度,以及他们困难解决后对党和政府的感恩感激,我感到吃再多的苦也是值得的!

 

 

五湖四海皆兄弟

省体育局派驻雷波县帕哈乡渣波村驻村干部  李庆国 

 

今年2月,我选派到雷波县帕哈乡一个偏远的贫困村——渣波村担任驻村干部,当把这个消息告诉朋友们的时候,他们笑着说:你一个头脑简单、四肢还不发达的人跟扶贫有啥关系。虽然是句玩笑话,但反映出对体育人开展扶贫工作的怀疑,这无疑也给我接下来的工作造成了压力。驻村后,为了尽快熟悉工作,我把家搬进了村委会,简陋的房间仅有一张床和一张桌子,房顶还漏雨,二月的渣波还是寒风刺骨,有天夜里醒来,发现被子已经被雨水全部打湿,冻得瑟瑟发抖。这让我第一次感受到驻村帮扶工作的艰辛。但是,当我看到了村民住的土坯房,家徒四壁,房顶透着天,穿的衣服破烂不堪,孩子门吃的饭菜仅仅是米饭拌辣椒面,那种空洞的眼神盯着我看的时候,在那一刻,我深感责任和压力重大,接下来怎么办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驻村帮扶,首先要了解情况,熟悉工作。进村后的一段时间里,我的工作重点就是走村入户,了解致贫原因。为了便于整体把握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我首先根据走访所有贫困户收集到的数据,用电脑制作了一份贫困户电子分布地图,在卫星地图上标注全村所有村民的住房位置和贫困户相关数据,使帮扶对象一目了然。为了做好这份地图,记得走完最远的一户贫困户,爬山回来用了13个小时,回到村委会已经晚上11点了。虽然已累得精疲力尽,但村民们生存环境的艰辛、他们因贫穷而正在承受的煎熬和他们渴望摆脱贫困的强烈愿望,深深地烙进了我的心里,我们只有脚踏实地、真扶贫才能对得起肩上这份责任。看着这份地图,经过驻村工作组的反复研究,我们心中有了工作步骤。

第一步,从改掉陈规陋习开始。在渣波村,大多数孩子都没有洗脸洗手的习惯,即使是成年人也延续着固有的陋习,三大爱好就是“抽烟喝酒生孩子”,由此导致的疾病、残疾问题严重,于是我们给他们购买了洗漱用品、讲解卫生知识,对洗了手的小朋友,我们就发给糖果,让他们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同时还联系省运动技术学院援建了公共厕所、垃圾池等卫生设施。

第二步,从改变帮扶思路着手。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帮助村民从根本上脱贫,而不是一味发放钱粮物资。今年,我们使用四川省体育局扶贫资金建立起一个2500只规模的养鸡场。联系了四川省武术协会开展了“土猪代养包销”项目,投放仔猪100头,并高于市场价回收销往成都,解决了村民想脱贫苦于没有启动资金的困扰,又解决了怕养出来后没销路的后顾之忧。

我意识到,基础养殖业能够让村民得到基本的经济收入,但致富还得需要开拓一批特色产业。一次偶然机会,我了解到渣波村的山沟里生存着一种野生的石蛙,村民每年夏季都会进山捕捉,可以卖到200/斤。我想野生石蛙经济价值高,但数量有限,能不能通过人工饲养,提高产量,帮助村民增收。于是通过一番调研,在县农办的帮助下,联系到一家农业公司到村考察论证,经过协商,目前已经达成初步协议,拟投资200万元开发这个项目。还有,今年四月份,在我们进行入户调查时,很多村民都没在家,说进山打竹笋去了,开始我还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后来才知道,这是一种生长在海拔2000多米深山里的野生罗汉笋,只有雷波才有。于是我花了一天的时间,走入深山现场调查后,我意识到这是能够给村民带来重要收入的一个特色产品。为此,我花了几天时间打通了采摘、加工、包装、运输的环节,把4元一斤的罗汉笋卖到成都,达到20/斤,供不应求。

几件事让我和村民尝到了甜头,我深深感到,驻村帮扶,最重要的是通过我们的见识和思想,给贫困村打开一条路,让山里的东西更有价值,这才是我们最需要做的事情。

我以前是一个摄影和航拍爱好者,进村的时候带去了一架无人飞机,这个新鲜玩意,成了村里的宝贝,从禁毒查毒、山体防灾到巡山监控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把平时拍摄的素材做成了系列短片,和航拍3D全景地图发到网上,让外面的人了解咱们大凉山的现状和脱贫攻坚的进展。这是我的一个心愿,就是要让外界知道,大山深处还有这样的一个村落,还有这样一些需要社会关注的民族兄弟。通过这些宣传,我们获得了社会各界捐赠的物资价值超过了8万元,用帮扶资金购置了电脑、打印机、投影仪和音响设备,有了这些东西,我们就开办了农民夜校,有针对性的培训相关技能,晚上用投影仪给大家放电影。我还给村民组建了舞蹈队,每晚8点学跳达体舞;暑假期间给孩子们开班教武术,并联系了四川省青少年搏击基地到村上选拔儿童,送到成都培养到成年就业,免除一切费用。

在这半年多的驻村生活中,跟村民一起吃饭、跳舞、干农活,给他们找项目、解难题、捐物资、学说彝话,我逐渐的适应并喜欢上了这里,也跟村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孩子们也非常喜欢我,成了村里名副其实的孩子王。他们亲切的叫我“洋干部”。

“五湖四海皆兄弟”,我知道不管是彝族还是汉族,不管是富贵还是贫穷,我们本都是一家人。作为一个体育人,一个头脑简单、四肢不怎么发达的人,我也清楚,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但我对肩上这份担子的重视和期望是无限的。我由衷地坚信,渣波村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呈现出一个崭新的面貌,我们的青春在扶贫道路上定会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