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工作简报>文章页

驻村帮扶简报第7期

http://www.scjgdj.gov.cn/  (2016-10-21 15:13:21)    
【一线报道】
 
    编者按:91828日,攀枝花市组织开展了干部驻村帮扶工作组组长专题述职会,全市70个贫困村驻村工作组组长分别在米易县、仁和区、盐边县各会场述职,贫困村全体驻村干部、村党支部书记及乡镇党委书记参会。会上,各驻村工作组组长对一年多来帮扶工作开展情况作了汇报。通过述职,全市各驻村工作组交流了经验、查摆了问题、明确了下步工作,进一步推动形成了击鼓奋进的帮扶工作局面。现将仁和区老村子村、盐边县大湾村驻村工作组述职报告摘要刊发,供学习交流。
 
珍惜机遇  务实求真
攀枝花市仁和区布德镇老村子村驻村工作组组长  张菲菲
 
    攀枝花市仁和区布德镇老村子村作为省级彝族贫困村,突出问题是思想观念老旧,缺资源、缺技术。全村553户、210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7户、贫困人口174人。
    20158月,市地税局下派第一书记驻村开展扶贫工作,并于今年1月份由市纪委、市地税局、布德镇扶贫办公室和市指派一名农技人员等五位成员组建了驻村工作组,对扶贫攻坚工作全面推进。经过一年的深入走访、精准识别、攻坚推进,老村子村工作组把抓干部思想、班子建设、群众教育、因户施策作为脱贫攻坚的工作重点。
    一年来,工作组在忙碌而充实的扶贫道路上紧密联系群众,务真求实的开展工作,取得了一点成绩,现就一年来的工作谈几点感受。
    倾注感情,爱岗敬业。驻村后不久,有人这样问我们,你们工作组的人员从各个部门调到这个边远山区,天天驻扎在这,又没有人天天盯着,那么起早摸黑工作干嘛?我只回了一句,既然来了,就要干好。在老村子村我们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干,不居高临下、盛气凌人,不讲大话、空话,俯下身子,深入调研,吃透村情民意。工作组定下三个原则,一是要结合规矩并用老百姓的思考方式去面对群众问题。在村里,我们会顶着太阳和大家一起坐在田间地头讲发展,在养殖场帮着打玉米杆与养殖户交流,在山坡上边摘着花椒边讲种植技术。二是真心为群众着想,把好事办到群众心坎上。毛德新老两口住村里最高最远的山沟里,工作组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马上回到单位专题汇报情况,争取专项经费,帮他在通组路边修起了小平房,现在见到我们就说,你们是我亲人哦!三是要热心真挚的帮扶群众。真正把村里的事、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主动入户走访,解决民生问题。今年919日攀枝花罕见的出现了特大洪涝灾害,也就在前一天,我母亲突发心脏病去世,母亲离开时给我说的最后一句话就是:“你去忙吧,我知道你工作多!”为了不耽误工作,在简单的处理了母亲的丧事后,参加全市党代会的同时,我利用会场中午休会时间赶往老村子村与工作组成员一起查看灾情,并第一时间向帮扶单位汇报了情况,分头走访了相关群众和贫困户,检查每户房屋安全问题,协调资金实施自救,组织推土机推通老村子村几处垮塌道路。成员刘绍祥把儿子一个人放在家里,在抗洪前线一干就是十几天不落屋。洪灾发生的这几天里,工作组白天抗洪抢险,查看产业受灾情况,组织村民自救,走访近期准备修房的贫困户,帮助他们除背沟。夜里驻扎在村里,整理灾情图片,记录受灾情况,实时向上级汇报灾情抢险进程。我们坚持用真挚的感情对待群众,真正把群众的事当自己的事办。
    创新思路,率先垂范。要脱贫,不能是个人单打独斗,工作组要形成合力,凝聚人心,带动全村发展。在农村聚人心首要是解决干部问题,抓实抓好党建工作,工作组坚持三个原则:一是帮助解难,以能力服人。主动帮助村干部解决实际问题,日子久了,村干部都把我们当成“自己人”,跟我们交流真心话。村干部何汝虎,养殖毛驴失败后,负面情绪很大。得知情况后,工作组多次到其农场与他进行深入交流,主动帮他联系投资人、上新项目、拓宽销售渠道,与他交朋友,这种互助的交流方式,让我们彼此多了许多信任。现在,他凡事都喜欢和我们沟通,对村上的脱贫工作很有积极性,主动提供养殖场地和技术,帮助本组贫困户搞合作养殖。二是示范带头,以行动育人。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想村干部跟着自己干,首先自己要带头。今年三月我们组织年轻干部到懒散贫困户胡开发家打扫卫生,帮着种桃苗,有的不理解,这种人也要帮?我给他们解释,脱贫路上我们不抛弃、不放弃,这种年青人不做事,但只要我们带着他干,让他看在眼里,他从干部身上得到启发,自然会干,如果放弃了他,也许他会更懒惰下去。三是建章立制,以制度管人。工作组制定驻村工作考勤等制度并严格执行,坚持每周驻村工作例会,督促驻村干部做好民情日记记录和台账管理,规范完善驻村工作的相关资料。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坚决以精准扶贫为突破口,团结老村子村“两委”,做到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不做,严格执行廉洁自律规定。驻村工作组制定工作分工合作制度,配合各级部门开展工作,在项目落实、验收上下功夫,以认真务实的态度完成上级交办的扶贫工作。强化驻村工作组制度建设的同时,带动村“两委”制度建设同步推进,强化阵地建设,维修了村委会,设立了村务公开栏,建立了五项规章制度和干部管理考核办法。
    珍惜机遇,真抓实干。驻村工作组驻村以来,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突破口,确立“抓党建、聚人心、助脱贫”的工作思路,以“改良基础产业核桃、芒果,巩固彝家特色山羊养殖,新兴山区早桃、樱桃种植,发展集体山猪养殖”的兴产脱贫规划来推进全村攻坚脱贫工作。一年来,协调落实涉农资金841万元、帮扶单位资金8万元、社会帮扶资金110万元完成修桥、铺路、改渠、兴产、建通信网。涉农项目和帮扶项目全面启动,完成修桥2座、铺路6.1公里、新建机站2个,六个村民小组接通宽带;在无特色产业地区规范种植早桃1000亩;在原有产业基础上改良芒果1000亩、核桃1000亩;新建住房9户,改建维修7户,规范修建实用型羊、猪、鸡圈57个,家禽牲畜2000头(只)入栏。在党建工作中,推行“3+贫困户”捆绑带动模式,即党员干部带贫困户、大户带贫困户和合作社带贫困户,把无条件通过产业扶持的特困户捆绑到以村支委为核心的带动发展模式中来;在教育扶贫中,重视对群众的技术培训,增强“内动力”,在八个小组实施“一组一带一示范”工程,全面提升老村子村农业技术水平。
    一年来,工作组成员付出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相信我们这支战斗在扶贫攻坚第一线的普通队伍只是扶贫攻坚驻村工作组的一个缩影,我们将坚持以务真求实的态度继续推进老村子村精准扶贫工作。
 
 
坚持“三个自觉”  争当派驻村引路人
盐边县格萨拉彝族乡大湾村驻村工作组组长  沙万全
   
    大湾村属偏远高山、半高山,自然条件恶劣,发展基础薄弱,受自然条件、区域位置及自身“造血”功能不强的限制,仍以传统种养业为主,是格萨拉彝族乡经济发展最缓慢的村之一。驻村工作组由市国税局、县环保局、县农牧局、格萨拉彝族乡选派的共5名机关干部组成,组长由我担任,我们坚持“三个自觉”,加快了大湾村脱贫奔康步伐,现在的我们成了大湾村群众心中最信赖的人。
    坚持“主人翁”的工作自觉,主动融入夯实基础设施。刚到村时,谈到大湾村的发展,村支部书记马旭解感慨万千,“山高、人穷、行路难,老百姓都是靠山吃饭,收入低、日子苦,姑娘好嫁、婆娘难讨……”。
    受自然条件、土地产能、自然灾害频发等因素影响,大湾村基础设施滞后,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截止2015年底,全村共有贫困户146户、贫困人口656人,占全村总人口35%;村社道路还有18.4公里未硬化,更谈不上修建产业路、联户路,交通“晴通雨阻”现象严重,群众出行和物资运输十分困难,严重制约了大湾村的发展。面对全村基础薄弱,脱贫任务艰巨的困境,我们工作组成员心理都很清楚,必须立即行动起来,这是一场输不起的战斗。我们在脱产驻村第一天就以大湾村人自居,经常深入田间地头、走村入户,在了解村情民意的基础上,把握“要想富先修路”的脱贫思路,通过各种渠道向省交通厅公路局争取村道完善工程(通组路)指标3.3公里82.5万元(省厅配套25万元/km);通过积极汇报、努力争取,已将大湾村15.1公里的社道路建设指标纳入了市县精准扶贫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抓住市委主要领导联系、扶贫连片开发等机遇,积极争取市县帮乡单位支持,协调各项资金130余万元,帮扶支持大湾村扶贫脱困。通过项目的顺利推动,使我们明白驻村干部要当主人,不做客人,只有致力于建好基础设施,才能夯实所驻村长远发展基础。
    坚持“领头羊”的政治自觉,聚焦主业搞扶贫开发。说实话,一开始群众对我们这些来自机关的干部是持怀疑态度的,认为我们“天天坐办公室、喝茶、看报”,来到村上无非是做做样子……
    面对村民们的不信任,我们没有泄气,我们知道,唯有实际行动、坚持走群众路线,才是获取群众信赖的根本。面对全村无支柱产业、农业产业结构单一、群众脱贫致富难的困境,我们在走村串户中收集、掌握民情民意,了解到发展产业促农增收是群众所想所盼,于是按照县委“组织群众、发展产业、对接市场、做强品牌”的农村工作思路,提出大湾村脱贫致富“一五三两”计划,即宝石片区五个村民小组大力发展种草养畜,双湖片区两个村民小组依托格萨拉景区发展彝族生态特色农家乐,新村片区两个村民小组大力发展荞麦和优质土豆,小岩口片区两个村民小组专门发展中药材种植,为大湾村的精准脱贫作了全面科学的规划,再把规划在干部大会、群众大会上广泛宣传,最终获得了他们的支持。通过这件事,使我们明白驻村干部要抓发展、不搞“花架子”,只有致力于实实在在的工作,才能赢得群众信赖,才能最终实现脱贫。
    坚持“机关人”的文化自觉,当好群众宣传引导员。大湾村属于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党员干部群众受教育程度低,思想观念落后,“等靠要”思想严重,对国家的大政方针理解不深不透。面对观念落后、依赖思想严重的困境,我们在走村入户开展工作中,注重当好党和国家政策的宣讲员,将扶贫攻坚、民政救助、医疗养老保险等惠农政策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给群众说清楚、讲明白;同时,开展感恩宣讲,引导群众改变落后的思想观念,教育群众树立感恩的思想意识,带动群众积极参与到扶贫攻坚的战斗中。“原来国家对我们这些地方这么关注,这么多优惠政策给我们,我们真的很高兴,看到了希望啊”一位史姓村民激动的说道。通过政策的宣传教育,使我们明白驻村干部要抓思想、不能“蛮干”,只有致力于解放群众思想,才能引导群众发挥主体作用。        
                       (攀枝花市、仁和区、盐边县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