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工作简报>文章页

驻村帮扶工作简报第70期

http://www.scjgdj.gov.cn/  (2016-06-03 17:01:09)    

通江县注重精神扶贫

提振贫困群众精气神

 

通江县紧扣脱贫奔康目标,创新扶贫方式,从激发群众自信、提高脱贫能力和丰富脱贫内涵等方面,增强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

“三种方式”激发群众脱贫自信

扶贫先扶志。坚持用“三种方式”激励群众增强脱贫自觉,坚定奔康自信。一是微讲座鼓舞脱贫斗志。县级领导带头、机关干部常态化“送宣讲下基层”,通过点对点、面对面的坝坝会、田边会的形式与群众摆“农门阵”,把形势讲清、把任务讲明、把政策讲透,增强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决心。二是小榜样激发奔康干劲。大力弘扬乡贤文化,注重用身边 “励志典型”和“致富能人” 激励群众,以红军情结、红军精神、红色家史,让群众明白世上无难事、只要肯努力的道理。三是俏文化凝聚发展力量。组织文化馆专业文艺人员下乡送文化、种文化,以乡镇文化站、村级文化大院为平台组织群众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体育活动,让村民在合作交流中增进感情、积聚正能量,为脱贫奔康奠定群策群力、同心同向的思想基础。2015年通江县新农村文艺节目展演,观赛群众超过30万;松溪乡赵坪村“两委”干部把民主生活会开在舞台上,通过“三句半”的表演形式查找思想和工作上的不足,增强了班子团结,凝聚了齐心协力谋发展的力量。

“三送行动”提升群众脱贫能力

富民强扶智。坚持需求导向,将智力帮扶与精准扶贫深度嫁接,扎实开展“三送行动”。一是送服务解决启动不力问题。在驻村工作组推动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的同时,还聚合社会团体、志愿组织等社会扶贫力量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帮助群众解决赡养拖累、疾病袭扰、权益纠纷、抢险救灾、发展资金不足等问题。二是送技术解决能力不足问题。结合农事农时节点,遴选农、林、水、牧等农技骨干轮流驻村开展农情问诊、农技培训、农事指导;把送技术与种技术有机结合,通过面对面地讲、手把手地教、亲自示范做,为每户培训至少1名技术能手,为每个村培养至少1名农技“土专家”;在村级普遍建立了农家书屋重点配送了农技和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实用书籍。同时,还结合实际,开展农产品包装保鲜,剪纸、刺绣、竹编等工艺品生产,乡村旅游服务与管理,现代信息技术以及安全生产常识与技术等实用技术培训。三是送信息解决方向不明问题。帮扶干部与帮扶对象互留联系方式,农产品价格、销售渠道、天气情况成了电话两头常聊的话题。引导群众收看《经济半小时》《致富经》《科技苑》等栏目,在一些有条件的地方,驻村干部还帮助群众开起了网店或者自办网店拓宽产品销路。基层政府和有关部门还着力扶持各种专业合作组织,出台各种优惠措施促进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引进业主牵手农户实现优势互补组团闯市场。

“三优工程”丰富群众脱贫内涵

奔康重扶德。围绕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的目标深入实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三优工程”。一是优化家规家训激活社会细胞。针对个别家庭存在的婆媳失和、子女教育失偏、遇到困难求助失准、待人接物上失礼等问题,通过道德讲堂邀请乡贤现身说法讲家规家训,引导群众通过修订家规家训弘扬孝道文化、感恩文化、和谐文化。同时深入开展“文明家庭”“五好家庭”和“身边好人”评选活动,系统宣传身边的孝星和聂正远祖孙四代义务祭扫烈士墓80年的先进事迹,鼓励村院自发建设孝文化墙(廊)、拍摄善文化微电影,一批以孝、善、和、勤、俭、廉为主题的家规家训获得点赞。二是优化村规民约促进乡风文明。针对一些农村存在的酒席泛滥、礼尚往来攀比泛滥、言语交流脏话泛滥等不良风气,在全县推广空山乡通过村民自治规范农村酒席办理做法,指导群众修改村规民约,推进移风易俗,倡导文明、节俭、礼貌新风尚。三是优化村级治理改善创业环境。针对一些农村存在的房屋乱建、柴草乱码、粪便乱堆、垃圾乱扔、污水乱倒、畜禽乱放等问题,以创建文明新村、文明院落为抓手,大力实施“三改六治”专项治理,以改厕、改灶、改圈为载体深入治理“六乱”。同时,健全村级事务民主决策机制,广泛推行村级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项目“五民一补”投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