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工作简报>文章页

工作简报2012年第11期(总第254期西充县多扶镇燕子寺村发展变化纪实)

http://www.scjgdj.gov.cn/  (2012-03-05 17:19:08)    

春水浸润旱山村

——西充县多扶镇燕子寺村发展变化纪实

 

燕子寺村位于多扶镇西北,地处群山之间,是出了名的旱山村,也是全镇最偏远的贫困村。辖村民小8个,共206503人,耕地面积664,较差的区位条件和落后的基础设施严重制约了该村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极低。

2010年,“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活动启动后,时任县委副书记、县长的韩伦红主动选择了这个贫困村作为帮扶对象,他指导该村两委转变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谋划村社发展,鼓励村民发家致富,仅用了短短两年时间,就帮助该村成功实现了“基础条件明显改善、支柱产业逐步形成、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目标。

听民声  察民情  饱含真情解民困

为深入了解群众疾苦,韩伦红对村里的贫困户逐一走访,对各户家庭人口、就业情况、收入、住房条件、子女就读、致富想法等进行详细调查。当得知在家中与自己拉家常的就是县长时,村民李大伟激动地说:“真没想到县长大人来到我们这个穷山沟里了,咱们乡亲有盼头了!”起初,有的老百姓对“挂包帮”活动不以为然,认为那只是走走过场、做做样子,但县领导和部门的务实态度和办事效率让村民们看到了希望,增强了信心。

两年来,韩伦红带领帮扶部门和干部,真心察民情,真情解民困,每逢重大节日到来之际,都会深入该村看望慰问贫困户和贫困儿童,为他们送去现金和生产资料,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并把全村19户贫困户和5贫困儿童作为“一对一”重点帮扶对象,帮他们度过难关,走出困境。通过无微不至的关心、帮助,让贫困户的心中感到无限温暖,更增强了他们通过劳动改变现状的勇气和决心,如今的燕子寺村,不但生产生活条件大幅度改善,而且精神文明也得到不断进步,讲道德、讲文明的良好习惯,和睦相处、互相帮助的人际关系,尊老爱幼、助学助贫的乡风民风已逐渐形成。

兴产业  夯基础  倾情帮扶助民富

为迅速改变燕子寺村落后状况,韩伦红带领相关部门、有关专家先后10次深入田间地头,与村社干部座谈谋划,分析贫困原因,制订帮扶方案。“要致富,先修路”。韩伦红同志第一次下村就把修路定为突破口,4现场办公,采用“项目补助、财政支持、群众参与”的方式,落实资金105,修建起一条长2.56公里、宽3,直连国道212线的通村水泥路。不仅彻底解决了老百姓“进村出门一脚泥、一到雨天漫过膝”的出行问题,也为村民运销农产品带来了便利,村民们将其形象地比喻为“通到家门口的致富路”。在此带动下,燕子寺村人心思进,人心思干,先后投资200万元新建通社水泥路2公里、沙夹石路2.5公里新建公路1公里、停车场1处,交通“瓶颈”得以彻底解决。

前几年,该村几乎没有旱地灌溉设施,只能靠天吃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韩伦红当即作出指示,投入项目资8元,对该村提灌站进行修复,并对1.2病险渠系进行了疏理;在该村村民最集中的3个社实施了安全饮水工程,新建1个蓄水池,解决了全村50%上人口的吃水难问题,让大家用上自来水,确保了饮水安全;还投入资90万元,完成了100户民居风貌改造,有力改善了该村生产生活条件,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产业培育始终是加快发展的关键所在。由于燕子寺村旱不通水、涝不能排,产业基础异常薄弱,群众致富无门。为扭转这一不利局面,韩伦红带领农业等部门多次深入现场考察调研,量身定制产业发展之路。他积极鼓励该村将闲置土地集中流转承包,吸引业主发展种养殖业,目前已连片出租土地300亩。积极引导村民自主创业,转变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方式为农民蔬菜产业合作社经营,为周边乡镇及县城提供优质蔬菜,带动全村农民致富。截至2011年底,全村已发展薄壳核桃100亩,种植优质粮油300亩、优质果蔬200亩,养殖小家禽600余头(只)。目前,该村还计划利用八一水库丰富的渔业资源,大力发展渔业服务和农家乐等第三产业,从而带动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该村支部副书记王丕瑞率先当起了致富排头兵,为利用自家池塘发展“渔”乐产业,自掏腰包修建了600米长的村道路,将晒坝硬化作了停车场,周末垂钓休闲者络绎不绝;村民杨万青去年返乡创业,承包400亩土地培育经果林,计划发展山羊养殖这一全县空白产业。

抓队伍  强监管  建章立制求长远

一个地方的发展,关键在于领导班子。在对燕子寺村的帮扶中,县上注重加强了当地班子队伍建设,大力选拔政治素质好、事业心强、有经营头脑和管理经验、乐于奉献的优秀人才充实进班子,按梯次配备了三职干部,其中,该村党支部书记年仅26岁,村长38。干部队伍年轻化带来的是思维的创新以及干事创业的激情。两年来,正是在村委一班人的带领下,燕子寺村的面貌一天天发生着改变,村党支部书记陈标以出色的工作业绩,被选为县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与此同时,该村狠抓制度建设,严格做到民主管理,依法治村。两年来,村里制定了《会计员的岗位职责》、《财产清查制度》、《村民民主理财制度》、《村级财务公开制度》等10余个财务监督、管理制度,村党支部和村委会还建立了由老党员、村民小组组长和村民组成的民主理财监管小组,负责每季度对村级财务收支进行审核、检查。同时全面实行村务公开,将大事小事定期在村级活动室公开公之于众,并及时采纳村民建议,在重大基础建设中严格做到“三不”:不搞群众没有积极性的建设、不搞群众不投入的建设、不搞没有群众监督的建设。该村还建立了村民理事会,村民通过理事会实现了对村组财务收支、修路、打井、建校等村组重大事务的民主议事、民主管理,增强了村组事务管理的透明度,有效地解决了一些长期以来的热点问题,化解了一批社会矛盾,树立起文明和谐的新农村风貌。

帮扶活动的深层次任务是要着力于改变村民落后的观念、提升增收致富的能力。韩伦红多次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帮助干部群众吃透政策、用足政策,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真正让党的政策、文件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先后聘请县内技术专家、养殖大户为村民现身说法,讲解农业技术知识,传授生产技能,展开点对点的技术培训。组织村干部及生产骨干到外地参观考察,用鲜活的典型引导村民破解思想困境、创新发展理念,增强自我管理、增收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力争实现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突击式”向“长效式”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