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工作简报>文章页

工作简报2011年第80期(总第220期泸州市下派干部向德)

http://www.scjgdj.gov.cn/  (2011-10-10 15:42:54)    

发挥专长实帮扶  带领群众谋发展

----记泸州市下派干部向德

 

向德是古蔺县“千名人才进蔺州工程”引进的第一名硕士研究生,在古蔺县畜牧局工作。“挂包帮”活动中,向德下派到观文镇星凤村担任村主任助理。下派期间,他积极发挥畜牧专长,带领群众大力发展“丫叉猪”特色养殖,帮助养殖户逐步走上了致富路。

真情帮扶送技术,带领群众走上致富路。古蔺县观文镇是地方优良品种“丫叉猪”的原产地。“丫叉猪”是川南地区重点保护品种之一,是国内难得的地方优良品种。但是在与镇村干部交流、走访养殖户后,他发现,观文镇“丫叉猪”的养殖存在规模小、技术含量低、效益差等问题。向德及时理清了工作思路,把改良猪种、研发新一代产品,作为改变这种状况的切入点。为进一步挖掘“丫叉猪”的遗传潜力和竞争优势,他不怕脏不怕臭,在半年多的时间里,每天坚持蹲在猪圈里,反复测定试验母猪生产数据。为了提高仔猪成活率,向德经常在寒冷的冬季,半夜蹲守在母猪产仔圈舍旁,及时为刚出生的仔猪采取保温措施和饲喂初乳。经过半年多的奋战,他成功摸索出一种适合古蔺山区特色养殖的风味肉猪饲养管理方式。

为了让广大的养殖户掌握这套成本低、周期短、肉质好的养殖技术,向德义务担当起了技术推广员。一开始一些养殖户根本不信这一套,星凤村一组的马勇说“我养了几十年的猪,就用传统的猪草加饲料混起喂,也不比哪家猪差”。为了让类似马勇的养殖户信服向德的养殖技术,他自己出钱在农户家中买了两头丫叉仔猪,在同等条件下,采用传统喂养和生态饲养两种方式进行对比实验。短短三个月的时间,他采用生态饲养的育肥生猪就出栏了,相比传统喂养,成本更低、周期更短、肉质更好。向德的对比实验让周围的群众彻底信服了,养猪户纷纷上门学技术,亲切地称他为“向专家”。回龙村六组养猪大户杨顺强拍着胸口说:“跟着向专家学养猪,省钱、省时,大家伙儿有盼头”。在观文镇政府的支持下,向德又在多个村指导建立了6个“丫叉猪”肉猪养殖小区,存栏“丫叉猪”母猪达610头,发展年出栏50头以上适度规模养殖户215户,初步形成了存栏母猪上千头、商品猪上万头规模的养殖示范基地,为全县打造生猪“一片黑”提供了充足的猪源。

探索生猪营销网络,订单式生产解民忧。由于猪肉市场价格不稳定,养殖户总担心卖不出个好价钱。为了寻找好的销路,向德积极通过“丫叉猪”网站、媒体报道等渠道发布销售信息,引来了来自云、贵、川的多家企业前来考察,并成功签订购销协议17份,在养殖户吃下“定心丸”的同时,“丫叉猪”的营销网络已初步形成。一年多来,古蔺“丫叉猪”凭借其优良特性,在云、贵、川多个地方树立起了优质肉猪的标杆。同时,养殖户的收入也得到了保障,民乐村养殖大户王旭饲养“丫叉猪”母猪30头,今年已出售仔猪500头,获利润8万多元;文化村养殖大户任廷猛,现饲养母猪20头,出栏商品猪120头,今年养猪利润可达11万元以上。

多方奔走赢得支持,成功打响特色品牌。工作有了起色后,向德感到,要让养殖户持续增收,保持养殖积极性,必须把“丫叉猪”优质肉猪品牌做大做强。经过仔细研究后,他多次向县畜牧局和有关部门汇报,争取将“丫叉猪”品牌申请注册商标,帮助驻村企业相继获得了四川省《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国家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证书》。“蔺州丫叉猪”商标成功获得国家工商总局注册,先后有泸州市、四川省、国家农业部及相关部门领导共计10余次到观文“丫叉猪”养殖(基地)园区调研产业化发展;攥写的《古蔺丫叉猪产业发展现状》、《关于古蔺丫叉猪市场引导和推动的建议及对策》等调研文章和相关信息30余篇在省、市、县级媒体发表,提升了“丫叉猪”特色品牌的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