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市州动态>文章页

乐山市精准施策“三个不”
绣花功夫“可持续”

http://www.scjgdj.gov.cn/  (2018-09-21 09:01:17)    

乐山市委组织部机关把“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作为精准扶贫的硬任务、硬指标,通过强化组织建设、培育产业能人、激发内生动力,抓住“人”这个关键要素扶人立志,着力建设“打不垮”的战斗堡垒、培育“带不走”的产业能人、兴树“吹不散”的文明乡风,以绣花功夫增强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

狠抓关键少数,建设“打不垮”的战斗堡垒。紧扣“要把扶贫开发同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为根本遵循,扎实开展“城乡结对共建”,重点在选、教、管上下功夫,着力建强基层组织,打牢基层基础。一是配优班子,增强引擎动力。针对彝族干部比例较少的问题,鼓励结对贫困村将德高望重的彝族党员补选成为党支部副书记,市委组织部机关党委和光荣村党支部共同开展“亲情工作法”,大力推广“德古调解法”,及时化解村内矛盾纠纷65起。机关帮扶党员注重从返乡农民工、彝族年轻人中发展建党积极分子3人,并推荐、培育其中2人为村“监委会”成员,进一步改善村班子成员年龄结构。二是建好阵地,筑牢思想根基。帮助结对贫困村建成党群服务中心,打造“党建墙”常态化公示党务村务。推动“党组织书记互上党课”“共建共办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等组织生活规范化标准化开展,开展“帮扶带头、党员发力、群众跟进”活动,通过机关帮扶村党支部,农村党员发动群众,开展各类公益活动。帮助引导非党员村组干部列席观摩“主题党日活动”,切实加强村组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升服务群众意识。三是搭建机制,提升队伍战力。结合开展城乡党建结对共建活动,组织部机关党员经常深入农村,通过交心谈心、解决困难、党性指导等活动,结对帮扶农村党员干部,帮助老党员解决生产生活问题,切实提升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组织力。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为16名党员开设“政策宣传”“化解纠纷”“卫生环保”等公益性岗位,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搭建平台。

打造示范产业,培育“带不走”的人才队伍。打破“救济式扶贫”怪圈,把‘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根本之策。抓住“人才”这个关键要素,加强培育能够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人才队伍。一是立足“育”,在技术上培育能人。结合光荣村肉牛养殖、茶叶、白竹、油茶和核桃种植等主要产业,帮助争取市农业局专家、县发改局电商专家、圣果农林科技公司技术员等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专家人才12人到村指导,结对联系22名种植、养殖大户和电商能人,进行重点培训和技术辅导。二是立足“扶”,在产业上扶持能人。积极争取“6+x”产业扶贫等18个惠农政策,量身定制24项帮扶措施,鼓励致富能手扩大规模化生产,帮助成功建成标准化牛场1个、党员精准扶贫示范项目1个、国家级电商平台1个,扶持建设茶叶、核桃、土鸡等样板项目12个。三是立足“帮”,在带富上引导能人。利用开会、广播、农民夜校等形式,引导对全村农户向致富能人学习,并从培训、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帮助农户解决生产问题和发展困难,激发全村形成“雁阵效应”,发动农户发展茶叶、核桃、白竹各1000亩,土鸡2000余只、山羊1600余只。

激发内生动力,兴树“吹不散”的文明新风。把破除“等靠要”思想,抵制歪风邪气,兴树文明新风作为巩固脱贫成果可持续发展的“必打之战”,通过创新机制和办法,切实转变群众思想,提升群众的内生动力。一是依托农民夜校抓好培训教育。机关帮助激活远程站点,基层支部立足本村党群服务中心主阵地,在7个村民小组建立流动分校,每周定期开设巡回课堂,组织农村群众开展培训。搭建“影院夜校”“广播夜校”“掌上夜校”,创新教学形式,吸引群众参学,目前参学群众覆盖率达到97%,群众知晓率达到99.5%。二是创新活动载体营造乡风文明。开展“绿色家庭”“和谐家庭”“守法家庭”“致富奔康”示范户评选,按照500元每户的标准对农户进行奖励。三是建立奖惩机制激发内生动力。实施农民夜校积分管理,成立评分小组,制定评分细则,对抵制等靠要思想,践行文明新风的浓厚进行加分奖励,每季度根据加分排名进行集中表扬奖励,并对积分靠前和靠后的农户进行张榜宣传,进一步增强全村农户主动投身脱贫,兴树文明新风的积极性。

(乐山市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