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省直动态>文章页

走科技扶贫之路 结脱贫攻坚之果
——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

http://www.scjgdj.gov.cn/  (2020-12-07 09:14:31)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精辟论述,将脱贫攻坚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中科院成都分院在精准扶贫脱贫攻坚任务中发挥“科技国家队”作用,对利州区9个贫困村(占利州区59个贫困村的15.3%)436家贫困户、1505个贫困人口对口定点帮扶脱贫攻坚。

重任在肩,深刻认识脱贫攻坚“为什么”?

党中央在全国范围吹响了脱贫攻坚的冲锋号。作为科技扶贫重要力量的成都分院始终牢记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的办院方针和使命,在脱贫攻坚任务中发挥“科技国家队”作用。

统筹谋划,牢记目标任务明确“干什么”?

成都分院组织牵头与广元市和利州区全面规划、统筹谋划、反复研讨拟定了院地合作协议、目标任务和实施工作计划,先后签署《广元市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战略合作协议》《广元市利州区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科技扶贫合作协议》《广元市利州区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建立“中科院成都分院研究生双创实践基地”合作框架协议》等系列合作协议。

党建引领,精准持续发力践行“怎么干”?

成都分院分党组多次召开扶贫专项会议,精心设计分级组织实施(分院+研究所→部门→驻村专家)、重点项目督检和驻村科技专家责任的包项目、包资金、包督导“三包联”模式,从组建分院党组、各所党委、党办部门、各党支部和分院、研究所、责任部门、驻村干部“四级联动”“四级两联动”帮扶体系,打出了4个协议和N帮扶项目方案的4+N组合拳,如期实现利州区脱贫奔康。

明确领导责任、主体部门、指标任务和问责体系,形成分院分党组统一领导、各部门密切配合的扶贫攻坚工作格局;以分党组书记任组长,副书记任副组长,院属各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确定了分党组书记亲自抓、分管副书记具体抓、四级高管协助抓的领导责任。

通过领导、专家、驻村干部的实地调研,积极布局适应当地的特色产业,不断发挥成都分院驻村工作队的人才智力优势,与当地政府、企业等单位加强对接;不断开展爱心慰问、技术咨询、人才培训、教育扶贫、光亮工程、文化下乡、开拓营销等活动,按照“五个一”的思路(一个联席领导、一个帮扶单位、一个责任部门、一个帮扶工作组、一个支部党建结对)下好“科技帮扶旗”,实现真扶贫、扶真贫。

创新抓实“党建+”,打造党建核心引擎。科技专家、扶贫队员出谋划策,基层组织多措并举,党员群众主动参与 “三方聚力”,结对共建、互联互帮,以“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交流,帮助帮扶村建强组织、扶志扶智、共谋发展。

运用“两学一做”的学习成果,组织分院系统各单位开展“红船引领方向、党建促进扶贫”“特大暴雨、抢险救灾”等主题活动;在“全国扶贫日”与相关单位联合开展“扶贫日”主题活动;结合扶贫日,积极对接分院社区,组织院属地区各单位,开展“关爱贫困人口、关心扶贫工作”专项捐赠活动,组织开展“结对远山近亲”消费扶贫暨帮扶慰问活动。

五年间,成都分院主动作为探索出一套科技助力精准扶贫的新思路、新方法。以科技供给,项目落地的方式,逐步形成“帮扶单位+科研团队+驻村工作队+组培技术(育种提供品种质量)+村合作社+企业单位+示范基地+贫困户”的帮扶模式,不断丰富科技供给,支撑项目落地见效。

志智双扶,避免脱贫反弹路子“怎么走”?

成都分院先后派驻21名科技管理骨干组成驻村科技专家帮扶团队,在9个村开展靶向发力,实地调研、酝酿方案、参与规划、对接项目、争取资金等工作,突出精准与科学、统筹与整合、任务与量化、短期与持续“四个结合”,确定目标任务、驻村科技团队—村级集体经济、落实帮扶责任—量化指标完成时间表。

特色品牌,乡村振兴如何增强“新动力”?

组织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专家对利州区进行调研把脉,编写《利州三江现代农业园综合建设规划——乡村振兴规划》。

2017年,利州区全县摘帽,全部实现脱贫,村退出“一低五有”,户脱贫“一超六有”,分院帮扶的9个村全面出列。2020年利州区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3万元。通过产业扶贫实现区域经济新增超过千万元,带动了其它4250户区域贫困户增收,约占全区脱贫户的78.4%。成都分院2016年至2019年连续荣获四川省脱贫攻坚“五个一”驻村帮扶先进集体表彰,系统8家单位分别两获“广元市脱贫攻坚先进单位”称号。

作为国家科技队,如何推进下步工作?

一要围绕我国农业农村科技需求,优化科技创新布局,培育科技创新主体,形成以市场导向,重点突出,院地、院企协同创新,服务乡村振兴的产学研合作新机制。二要加强基层调研,推进科技资源合理配置,与地方政府、企业联手攻关科研难题,提供系统解决方案,构建地方政府、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产业企业的深度融合协同平台。三要加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和企业培育,助力地方企业的科技能力提升,并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四要集成应用农业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打造“互联网+农业科技”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依托互联网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五要加快推进校地合作示范基地建设,强化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成果转化机制。

(中科院成都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