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专题征文>文章页

我是一个兵

https://www.scjgdj.gov.cn/  (2021-07-05 11:15:06)    

向畅

“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这是红军陆原老先生创作于上世纪50年代的军旅歌曲《我是一个兵》中的一段歌词。十年前,还在川东革命老区——华蓥山下工作的我,每次路过县城里三线建设旧址,走在红砖墙、老街坊之间,总能听见这首激昂嘹亮的军歌在清溪河旁悠悠回荡。现在每每听起,依旧充满力量,久久无法挥去!

忆往昔,著新篇。一首朴实无华的传世之作,背后却是一段穿越历史硝烟的华章,映照着一部初心与使命的谱系。

热血吟唱

将镜头转回到71年前,时值北平和平解放第一年,中南军区第46军的年轻战士陆原,刚从湖南剿匪一线回来,便听到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悍然出兵朝鲜的消息。连队指战员们一个个义愤填膺,随时准备奔赴战场一线,歼灭来犯之敌。作为小有名气的“帐篷音乐家”,陆原当即决定为抗美援朝的战友们创作一首易学好懂、鼓舞士气的新军歌。

恰好此时,陆原所在的连队正开展“写自己、忆过去”的业余创作活动,黑板报、晚会上,快板儿、诗歌、顺口溜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其间,一小段名为《枪杆诗》的打油诗吸引了他,诗中有一句就是:“俺本来是一个老百姓,放下锄头来当兵……”这首诗给了陆原直接的灵感和启示,回想到自身经历,他顺口冒出了四句歌词:“我是中华一个兵,来自苦难老百姓,打败万恶的日本鬼,消灭反动蒋匪军。”几天后,会作曲的战士岳仑拿到歌词,两人在宿舍里,哆来咪、嗦啦西,你一言我一语,不到一袋烟的工夫,《我是一个兵》的词曲就在两位满腔热血的解放军战士中诞生了。

后来,这首质朴却又充满力量的《我是一个兵》在抗美援朝战场上迅速传播开来,与《谁是最可爱的人》一同被当时的西方媒体喻为投在朝鲜上空的两颗“精神炸弹”,堪称时代强音。在那段峥嵘岁月里,每当志愿官兵们唱起这首歌,就觉得“痛快,起劲儿!”“这首歌嘛,觉得比吃红烧肉还香!”不管是风雪满天的北寒之地,还是美帝国军的狂轰滥炸,都敢于直面它、藐视它、战胜它。

齐声高唱

1951年,解放军画报第三期刊登《我是一个兵》的合唱词曲后,旋即传遍千家万户、大江南北。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这首凝结着革命信念和英雄主义的歌曲,传承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声,无论是激情燃烧的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的春潮涌动,始终与初心同行,与使命奋进。如今,一个甲子年过去,虽已发生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但这首耳熟能详的传世之作,依然激励着党员干部们“歌唱到哪儿,就战斗到哪儿!”

听,歌唱到了脱贫攻坚战役里,从大小凉山彝区传入高原涉藏地区,从秦巴山区响彻乌蒙山区。在脱贫攻坚这个特殊战场上,全省党员干部保持“一个兵”的战斗姿态,恪守“爱人民”的朴素情怀,啃硬骨头、扎绣花针,历时8年奋斗,不负承诺嘱托,88个贫困县清零、11501个村退出,帮助贫困群众从土坯房、茅草房搬进通电通水、安全敞亮的新居,在家门口享受到良好的医疗和教育,实现“一步跨千年”的人间奇迹。这场战斗里,先后202万余人参与脱贫攻坚事业,累计625万老乡脱贫,一句句“习近平总书记‘卡莎莎’,精准脱贫‘瓦吉瓦’”,便是最动听的回音。

听,歌唱到了抗疫伟大斗争中,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疫情,始终高扬在最危险的“战场”!顶住“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巨大压力,一时间,巴蜀大地皆英雄,全省党员干部坚守岗位、冲锋一线,同时间赛跑、与疫魔较量,朝着群众最需要的方向前行。24天,全省第一个市州确诊病例“清零”;33天,全省疫情应急响应级别降为二级;55天,183个县(市、区)全部转为低风险区,创造出人类同疾病斗争史上的又一个史诗壮举。这场战役里,无论“天使白”“橄榄绿”,还是“守护蓝”“志愿红”,一声声“我是党员我先上”“有呼必应、有难必帮”,都是最慷慨的奏曲。

听,歌还唱到乡村振兴战略、“十四五”规划、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干多支”布局、镇村“两项改革”、创新驱动发展……,在这些一场又一场的战斗中,“英雄机长”刘传健、“雪域使者”其美多吉、“扶贫铁军”张渠伟、“雨衣妹妹”刘仙,以及全川党员干部、无数巴蜀儿女都以实际行动齐声高唱着“我是一个兵”,演绎着越是艰难越担当、越是险阻越前进的奋斗场景!

恒久传唱

经典的歌,让人百听不厌;动容的词,总会长存心间。铭记“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是党的队伍永立时代潮头的政治要求,而不忘“革命战争考验了我,立场更坚定”,是党员干部肩负使命重任的政治标准。从华蓥山下、清溪河边走来,跨过自己人生的“战壕”,融入省委办公厅这个团结奋进、正气充盈的“大本营”,这首难忘的歌一直伴随自己砥砺前行。一路日夜兼程,虽未经历血雨腥风、枪林弹雨,但作为一个“兵”的初心和使命却矢志不渝。

立志当好一名“参谋兵”,彰显兵的“军魂”。办公厅身处“四最一中枢”,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既是忠诚职责,也是至高荣誉。如果把“五个坚持”比作党办人的“军令”,“三个更高”“五个进一步”“提升四个方面能力”等重要指示就是整装列行的“军训”,提升“三服务”质效、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创建全国文明单位便是吹响战斗的“号角”。常说“身在兵位,胸为帅谋”,既然做了党办人、当了信息兵,就应把“紧、急、新、深”的作战图记牢拧清,在互联网这片大海中去遵循国之大者、服务大局中心。

立志当好一名“冲锋兵”,彰显兵的“精神”。办公厅工作清苦、任务繁重,夜间行军、集中攻坚、打持久战是家常便饭,但肩膀一直最铁、眼神一直坚毅、作风一直过硬。每当急难险重的关键时刻,总能感受到领导们“跟我上”的精神诠释,感受到同事们“一起冲”的必胜斗志。作为信息战线的一个兵,深知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每当中央、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后,如何紧扣紧盯、深挖深研,提出更有价值的参阅建议。面对突发或关联的涉川重要舆情,怎样保持新事新觉、做到急知急办,提高舆情处置应对敏感度,这些都得需要“日复一日”的冲刺、“日有复盘”的操练、“日拱一卒”的沉淀。

立志当好一名“勤务兵”,彰显兵的“使命”。办公厅日常运转高效、有序、和谐、严密,保证上级政策、领导意图和基层要求顺达畅通,是流淌在血液和骨髓里的使命。一字一句、一文一事、一举一动,都承载着党办人精益求精的基因、镌刻着追求极致的烙印。抓落实、把关口,善协调、肯钻研,讲规矩、守纪律,都是我们苦练的“马步”和“立正”。从事互联网信息工作,虽显不了山、也露不了水,更多是网来网去,但于无声处可连广宇,字里行间能听疾苦,相信正如这般默默无闻的踏实坚守,才能真正筑起省委的“坚强前哨”和“巩固后院”。

旭日东方,党辉领航;热血大地,峥嵘华章。此时此刻,心中再次泛起这首简单质朴的歌:我是一个“兵”,来自办公厅,经过磨砺考验后,始终向前进;我是一个“兵”,爱党爱人民,光荣传统教育了我,立场更坚定……

(省委办公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