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梅芬
一、学习党史,观照现实
我们党的百年历史波澜壮阔、气象万千,镌刻着奋斗的辉煌,指引着未来的方向,每一段革命历史,都是一部理想信念的生动教材。100年前我们党从红船起航,不管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领导人民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才拥有今天来之不易的伟大成就。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我们党近百年来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正是由于始终坚守这个初心和使命,我们党才能在极端困境中发展壮大,才能在濒临绝境中突出重围,才能在困顿逆境中毅然奋起。”歌德说“历史带给我们最好的礼物是感动”。的确,学习党史,我收获了满满的感动。感动于一次次指引方向、拨正航道的重要会议,感动于一篇篇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文件,感动于一位位信念坚定、忠诚担当的重要人物。是的,“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添很多正能量。”
从近现代的改革开放历史来看,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推动下,人类社会正在由工业社会迈向数字社会。在技术创新与社会进步相互促进的今天,数字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数字化程度每提高10%,人均GDP增长 0.5%~0.62%,数字经济正在成为各国壮大新兴产业、提升传统产业、实现包容性增长和可持续增长的重要驱动。我国是人口大国、制造大国和互联网大国,具有其他国家无可比拟的发展数字经济的市场规模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数字经济上升为国家战略。通过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在核心技术上寻求创新突破实现弯道超车,推动信息化更好造福社会、造福人民。
目前,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39.2万亿元,继续居全球第二位,处于世界前列。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愈发突出,2002年至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占GDP比重由10.0%提升至38.6%。中国已从过去的农业、制造业大国,晋身成为全球数字经济大国。蓬勃发展的数字经济正重构行业价值链,驱动形成更具全球竞争力的经济体系,让中国未来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可以说,数字经济的发展历程是中华民族前赴后继、百折不挠走向复兴的一个生动缩影,也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经济发展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一个生动缩影。数字经济发展从落后走向强大、从弱小走向辉煌的不平凡历程,一再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英明正确。
二、不忘初心,勇担使命
近年来,我省数字经济发展一直保持快速上升趋势。2020年,全省数字经济总量1.61万亿元,综合实力居全国第六、中西部第一;到2022年,预计将超过2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40%。但相比部分数字经济先行省份,我省2万亿体量的目标,仅是浙江的一半(2022年数字经济增加值达到4万亿以上,占GDP比重超55%);只是广东的三分之一(2022年数字经济增加值突破6万亿,占GDP比重超过50%)。与发达省份相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整体水平不高,例如,尽管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已突破万亿元,但缺乏关键核心技术,工业互联网企业专网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窄带物联网的覆盖不足,缺乏自主可控的人工智能开发平台,区块链应用还不够。数字人才总量较多,但高精尖人才不足,特别是创新引领型人才缺乏。农业生产数字化水平较低,制造业生产设备数字化率与发达地区差距较大。具备商业运营价值的应用场景不多,企业数字化转型动力不足。省内信息化建设主要由省外大型数字企业承建,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本土龙头企业缺乏。
我省要打造数字经济新增长极,重点是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和大力促进产业数字化,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一手抓传统产业升级,让“老树长新芽”“新芽成大树”。这是我们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依靠信息技术创新驱动,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要推动产业数字化,利用互联网新技术新应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改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释放数字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
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每个中国人最大的自豪,就是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建设祖国壮美的事业;每个中国人最高的荣耀,就是把自己奋斗的足迹印刻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习近平总书记讲“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大数据中心的奋斗目标之一,就是要充分运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提高企业群众办事便捷度,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在我看来,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也是为了更好满足老百姓的美好生活。为此,我将进一步加强学习、深入学习,在学习党的奋斗历程、光荣传统中分析党性,在学习新思想中增强发展信心,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进一步解放思想、善学善思、不断弥补知识空白、能力弱项和经验盲区;进一步勇于尽责、强化担当,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职责担当,扎实走好每一步、认真做好每件事,为服务新时代数字经济发展贡献个人力量。
(四川省大数据中心数字经济服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