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国家着眼区域协调发展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广安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前沿阵地”,广安市直机关各级党组织坚决扛起政治责任,以高质量机关党建为引领,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服务国家战略的强大动力。
2024年以来,一场以“川渝高竹红·党员当先锋”为代表的创新实践,在川渝交界处奏响了党建引领区域协同发展的奋进乐章。
织密组织网络 点燃服务协同发展“红引擎”
跨省域合作,难点在打破体制机制壁垒。
面对川渝高竹新区这一改革“试验田”,广安市委市直机关工委主动作为,在川渝两地省级机关工委指导下,与重庆市渝北区委直属机关工委携手,于2024年5月联合启动“川渝高竹红·党员当先锋”志愿服务专项行动。
专项行动迅速集结了来自发展改革、财政、税务、市场监管等关键部门的130余名中青年骨干党员,组建“川渝高竹红”党员先锋队,构建起“1+N”多级志愿服务组织体系。
“这支队伍凝聚起抓项目、争资金、强服务的强大合力,成为推动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川渝高竹红”党员先锋队相关负责人表示。
该党员先锋队探索建立“园区(企业)点单、机关工委接单、部门(单位)派单、党员先锋队办单”高效运行机制,通过定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建立问题处理闭环管理等制度,确保服务精准到位。
他们大力践行“四下基层”工作法,科学安排活动,“合并同类项、调整密集度”,既保持服务常态化,又最大限度减少对基层的干扰,真正做到服务企业“无事不扰、有事必到、小事即办、大事上报”。
聚焦难点堵点 党员先锋一线攻坚显担当
“项目审批进展如何?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近日,在川渝高竹新区管委会会议室里,投资项目审批调研会正在进行。“川渝高竹红”党员先锋队队员与企业代表围坐一堂,现场听需求、找对策。
像这样深入一线、现场解难,已成为“川渝高竹红”党员先锋队服务企业的常态。他们活跃在新区建设的各个关键环节,不仅是服务员,更是攻坚队。
政策协同是跨省域合作的首要难题。财政、税务部门的党员骨干牵头成立工作专班,系统梳理出两地税费政策差异事项118项,成功推动79项执行口径达成一致,使新区企业办税时长平均缩减60%。
发展改革部门的党员聚焦跨省供电难题,推动成立川渝高竹新区供电服务中心,将两地44项供电政策差异统一为40项。目前,新区已实现水资源价格同城同价,工业燃气价格参照广安、渝北两地最低价执行,有效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
要素保障是项目落地的基础。该党员先锋队成功推动国家金库川渝高竹新区支库获批,开创了成渝地区跨省域新区金库建设的先河。
他们还积极协助新区争取省级财力补助政策资金支持,指导申报的专项债券项目全部通过国家审核,并扎实保障了上千亩建设用地,为项目落地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优化营商环境一线,市场监管部门的党员率先实践“市场准入异地同标”,实现企业跨省迁移“一次办成”。税务部门党员创新打造“三中心一基地”,开通跨省纳税服务专线,设立“一窗通办”窗口,累计办理税费业务9万余笔,显著提升了办税便利度。
淬炼过硬队伍 党建引领融合发展结硕果
“川渝高竹红·党员当先锋”行动不仅服务了发展大局,也成为广安市直机关锤炼干部、建强组织的重要平台。
“我们与合作方签订的合同中时常存在模糊条款,担心后续引发纠纷……”9月12日,在川渝高竹新区,由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法院与四川省邻水县人民法院部分党员组成的临时党支部走进园区企业,开展主题党日活动,“零距离”回应企业经营中遇到的司法难题。
这类联合行动,是广安市与渝北区探索协同发展的常态化举措之一。通过联合开展主题党日、业务培训和实地调研,两地党员干部打破了地域和层级的壁垒,实现了从“物理相邻”到“化学融合”的转变。
各部门机关党组织在服务中竞相打造特色党建品牌。市生态环境局以“党建红”引领“生态绿”,成功争取在新区开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试点;市市场监管局擦亮“党建引领·市场监管”品牌,推动渝广市场监管同城化发展;市税务局着力打造“共沐党旗红,同绘税务蓝”品牌,其税费征管“一体化”经验已在10个川渝毗邻地区复制推广。
实体化的服务平台将党建成效落到实处。市税务局在新区打造的“三中心一基地”,实现“高竹一点,办川渝全域”的便捷服务;市市场监管局联合渝北方面共建的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中心,为市场主体提供了全方位支撑。
截至目前,“川渝高竹红”党员先锋队已在新区累计开展各类服务活动60余场,解决各类问题建议150余条,服务企业群众超2000人次。
在机关党建的强力引领下,新区成功纳入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第二批联动创新区、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广安协调改革先行区川渝高竹新区落地区块,高竹互通、重庆路等关键通道相继建成投用,一批基础设施和科技创新项目纳入2025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点项目清单。
(学习强国平台2025年1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