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绵阳市游仙区残联坚持党建引领与机制创新协同发力,深耕 “联在一起” 党建品牌,创新推行 “三个 100%” 管理机制,构建起党建赋能助残、制度规范效能的良好格局,为基层残联系统提质增效提供实践借鉴。
党建铸魂搭台,织密精准助残网
以政治建设为根基,构建 “理论 + 实践” 教育体系,1 月以来开展廉政党课、支部专题党课各 3 次,主题党日活动 6 次,结合全国助残日等节点组织党员下沉社区农村开展无障碍设施维护、政策宣讲等志愿服务,累计服务时长超 800 小时。依托辅助性就业基地打造党建活动阵地,服务残疾人及其家属 200 余人次;建立 “1 名党员结对 2 名残疾人” 机制,党员常态化走访慰问 1200 余人次,解决生活照料、医疗康复等问题 320 余个,帮助 10 人就业,推动 2000 余人纳入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增值服务。联动 2 个社区党支部开展 “党建 + 助残” 活动 4 次,整合民政、医疗资源提供 “一站式” 服务,同时创新 “线下 + 线上” 模式,为广东川籍智力障碍残疾人跨省 “零跑腿” 申领辅具,案例获主流媒体报道。通过内部结对互查整改问题 18 项,联动多部门破解就业场地、康复设备等难题 3 个,推动服务规范化、精准化。
机制创新筑基,激活机关效能源
深化 “三个 100%” 管理机制,以 “100% 制度执行” 淬炼队伍,将制度执行纳入干部能力评估,与业务培训、绩效考评挂钩,倒逼工作流程标准化、服务质量精细化;以 “100% 违规登记” 畅通监督,建立违规线索登记上报制度,精准发现政策落实 “中梗阻” 等问题;以 “100% 绩效管理” 强化约束,将考核结果与评优评先、职务晋升直接挂钩,减少不作为、慢作为现象,营造规范高效的机关氛围。
下一步,游仙区残联将持续扩大党建联动范围,吸纳企业、社会组织参与助残,建立服务对象满意度测评体系;优化 “三个 100%” 机制,探索智能化监督,推动党建引领更有力、助残服务更精准、机关作风更过硬。
(绵阳游仙区残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