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游仙区残联聚焦“联在一起”党建品牌建设,以党建引领助残工作高质量发展,通过强化党员教育、夯实阵地基础、深化帮扶举措、规范工作机制等,实现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
强化党员教育,筑牢思想根基。构建多层次教育体系,全年开展廉政党课 3 次,强化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组织支部党员讲专题党课 3 次,促进理论学习与经验交流。创新 “理论学习 + 实地践学” 模式,1-6 月召开支委会 6 次,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常态化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6 次,组织党员走进残疾人康复中心、辅助性就业基地等助残一线。结合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等节点,开展党员教育与助残实践活动 6 次,党员参与无障碍设施维护、残疾人家庭帮扶等志愿服务,累计服务时长超 800 小时。
建强阵地载体,深化联系帮扶。阵地建设实现突破,依托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基地,高标准打造 “联在一起” 支部活动阵地 1 个,配备党建宣传栏、党员活动室等设施,全年开展党建活动 12 场,服务党员及残疾人 200 余人次。帮扶体系持续完善,组织党员干部全年走访慰问残疾人 1200 余人次,解决生活照料、医疗康复等问题 320 余个;建立联系帮扶制度 4 个,推行 “1 名党员结对 2 名残疾人” 机制,帮助 10 余名残疾人就业创业,2000 余名残疾人纳入康复体系;建立支部对口联系社区支部制度,联动 2 个社区支部开展 “党建 + 助残” 活动 8 次。
强化协作联动,规范工作运行。跨领域协作见实效,开展结对互查 6 次,整改问题 18 项;走访助残基地 5 次,协调解决场地扩建等问题 3 个;对接民政、人社等部门 2 次,形成 “信息共享、资源互通、问题共解” 格局。规范化建设上台阶,邀请第三方机构开展党建经费审计 1 次;建立助残工作机制 1 个,将党建工作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实行月度督查、季度汇报、年度考评。党建引领显成效,探索 “互联网 +” 助残新模式,如帮助远在广东的智力障碍残疾人通过电商平台使用辅具补贴购买定位器,相关案例被川观新闻采用,为全省助残服务提供借鉴,提升了 “联在一起” 品牌影响力。
(游仙区残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