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住在成都市锦江区石牛堰街摩玛城小区附近的李阿姨,再也不用担心摸黑走路回家。
小区旁的一条路,曾因路灯缺失让居民“步步惊心”。去年,成都市城管委以“蓉城掌灯人”党建品牌打造擦亮城市之光,6盏崭新路灯顺利安装完成,让社区居民安心不少。李阿姨感慨道:“问需解难,才是实实在在的民生。”
李阿姨的故事,只是成都市推进机关党建“微改革”的小切片。
今年,成都市直机关工委深入学习贯彻《意见》,在全市机关持续深化机关党建“微改革”行动,以“小切口、深突破”破解党建与业务“两张皮”难题。
“路灯看似小事,却是老百姓心里的‘大事’。”成都市城管委机关党办负责人表示,通过“党员进网入格”机制,目前已收集解决各类城市照明问题543个,为背街小巷“增灯补亮”128处。
民生服务的关键不在“高大上”的硬件,而在于“贴近民心”的诚意。在成都市直机关工委相关负责人看来,机关党建“微改革”正以其独特的“小切口”,精准发力,为民生领域带来“大变化”,成为推动民生福祉提升的重要动力。
以成都市住建局加强保障房服务管理“微改革”试点项目为例,该局积极打造“党建引领促提升、服务管理全参与、品质服务全方位、社区治理全融入”的工作格局,通过组建“1管委会+N联盟”、举办“夺旗争先创示范”评优活动、开展“暖心共建,敲门行动”公益活动等一系列党建举措,以创新机制和智慧监管服务,有效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切实满足群众高品质生活需求。
党建做好了就是生产力,做强了就是竞争力,做实了就是凝聚力。立足机关所能、企业所需,双流区以“一杯咖啡”为媒搭建政企互动桥梁,汇聚全区“红海棠”党员志愿服务力量,为企业提供政策解读、项目申报、融资对接、纾困解难等全方位服务。
近日,在双流区“蓉易见·企业咖啡时”活动现场,得到区人社局“红海棠人社伴你行”党员志愿服务队队员杨盛聃关于离职纠纷的专业指导后,双流区畅春园会议中心负责人杨文华满怀感激:“志愿者的讲解服务,犹如一场场政策及时雨,让我们能够预防风险,将更多精力投入建设与发展中。”
双流区的实践,是成都市主动把机关党建放到经济发展大局中去谋划、部署和推进的有力印证。
自2018年创立“企业咖啡时”政务服务品牌以来,双流区已汇聚615名党员骨干,包联服务1444家企业,构建起“15分钟党群服务圈”。通过“一杯咖啡”的轻松场景,党员与企业“零距离”对话,累计解决用工、融资等难题3400余项,促成36项高校科技成果本地转化,带动企业融资超18亿元。
从街角路灯到企业咖啡,成都市直机关工委用“微改革”讲述了一个超大城市的治理路径:当每一名党员都成为解决问题的“端口”,党建就能真正转化为城市竞争力。如今,在成都,党建不是墙上的标语,而是照亮归途的灯火、助力发展的引擎,更是市民可感可及的幸福密码。
(《四川党的建设》全媒体记者 刘艳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