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4日至5日,眉山市彭山区遭遇罕见极端暴雨袭击,4日19时至5日7时,全区普降暴雨,部分地区出现大暴雨,最大小时雨量达102.1毫米(全省榜首),最大累计降雨量154.9毫米(全省第三),引发城区内涝、树木倒伏、道路塌方等次生灾害。面对险情,彭山区党员干部闻“汛”而动,以“三链协同”机制为抓手,筑牢防汛救灾“红色堤坝”,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快速响应链:全域联动抢时效。4日22时,区防汛指挥部紧急启动防汛Ⅳ级应急响应,同步发布暴雨红色预警,实现救援力量、物资前置。区委书记、区长挂帅成立前线指挥部,区级领导包保重点区域,落实“三带头”机制,驻守隐患点、转移高风险群众、协调物资调配。区应急局联合气象、水利等部门建立“1小时滚动研判+3小时动态调度” 机制,通过新闻媒体、短信平台推送预警信息2.3万余条;组织镇村干部、网格员对35户符合“三个避让”条件的群众开展“敲门行动”,确保预警无死角、转移无遗漏。
抢险救援链:精准出击解险情。雨势稍缓后,抢险救援全面展开。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组织5支应急分队(22人、5台执法车),带领500余名环卫工人突击清理城区内涝,4小时恢复主干道通行;交警大队在G245国道等12处积水路段设置警示标志48处,拖移受困车辆23辆;交通运输局党员突击队彻夜奋战,清理树木倾倒、道路垮塌等险情80余处,修复隔离护栏500米;区林业园林中心处置倒伏行道树38株,设置警戒桶10处;国网彭山供电公司136名抢修人员奔赴故障点,保障电力供应,全力打通“生命通道”。
党群连心链:众志成城护民生。后续隐患排查中,党员干部严格执行“查危旧房屋、查地质灾害点、查河道行洪”“三查三报”要求,排查地质灾害点8处、危旧房屋90余户、河道6条。3日内完成12处塌方路段抢修,清运垃圾300余吨,恢复公园景观7处,整改低洼管网隐患3处。同时,走访独居老人、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230户,开展受灾群众心理疏导200余人次,发放防灾减灾宣传手册3000余份,用贴心服务凝聚共克时艰的力量。
彭山区党员干部在暴雨中挺身而出,以“三链协同”的高效联动,筑起坚不可摧的“红色堤坝”,交出了一份让党和人民满意的防汛答卷。
(眉山市彭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