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的清晨,阳光穿透云层洒满了四川省宜宾市高坪乡槐树村,远处的山林还笼罩在雾气里,王泽友的育苗棚内却热闹了起来。
“请不到人啊,高坪乡大部分劳动力都出去打工了,被疫情困在家太久,都巴不得再出去找活路做。”看着自家本该到期移栽的烟苗因请不到工人而迟迟不能移栽,王泽友急得团团转。
56岁的王泽友,是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高坪乡槐树村的一名烟农,种了22年烤烟,是地地道道的种烟“老把式”。但随着年龄增长,精力跟不上、帮工难找,一到移栽、采烤这种用工量大的时候,“老把式”也只能干着急。
“有啥困难你尽管开口,差多少人、多久开干,我帮你想办法。”说话的是筠连县局(分公司)党支部党员黄怡,王泽友是他的结对帮扶对象。
为解决烟区“王泽友们”的烦恼,宜宾市筠连县局(分公司)党支部主动谋划,以党员“三带头”活动为依托,明确了“党建+烟叶”融合发展思路,按照“党员+烟叶人员+烟农”结对方式,挂片帮扶年龄偏大、劳动力短缺、技术资金不足的困难烟农,为其提供技术支持和劳动力,争取贷款,有效解决“用工荒”“技术难”“资金短缺”的紧迫难题。
在了解到王泽友的需求后,筠连县局(分公司)党员干部主动帮忙联系工人,并组织“筠连烟草党员志愿服务队”到田间地头帮忙移栽。人多力量大,王泽友家的烟苗全部在最佳移栽期内移栽完成。
“有他们在,省心!”王泽友对志愿服务队啧啧称赞。
为继续深化精准帮扶, 筠连县局(分公司)党员干部深入烟农家中,摸清烟农家底,围绕“提技术、保资金、稳烟田、强劳力、算好账、重教育”六个维度分户建立结对帮扶台账,记录结对帮扶情况,明晰困难原因、破解办法、帮扶策略等,从烟叶移栽、大田管理、采收烘烤、出炉保管进行全过程跟踪指导。
今年,王泽友共种植烤烟54亩,售烟均价较去年提升了20%,收入22.5万余元。虽然种植面积较去年减少了,但总收入比去年还增加了不少。
秋已深,天渐凉,但在王泽友家中,丰收的喜悦还迟迟未褪去:旧房外墙重新贴上了白色瓷砖,院里放着崭新的三轮车,厨房里还有新买的大冰箱,给儿子付了城里房子的首付……忙活了大半年的王泽友在这个秋天如期实现了年初的愿望。
王泽友家的小院里也依然热闹,一张圆桌,几把红胶凳,筠连烟草志愿服务队的党员们同周边的烟农们围坐在一起,开展建言献策活动,收集意见、建议,回应烟农诉求,向烟农展示来年生产关键技术要点,着力解决生产经营实际问题,促进烟农稳收增收,让烟农更满意。
今年以来,筠连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党支部持续深化“党建+烟叶”融合发展,探索开展一系列助农主题党日活动,党员主动“亮身份”对接烟农群众,指导烟叶生产,为烟农解难题、办实事,提供技术服务“套餐”,用“党建红”驱动烟农“日子火”。
四川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宜宾市筠连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