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破解山区党员居住分散、党群活动召集难等问题,平武县试点在古城镇探索设立社区“党员中心户”,构建“社区党组织+党员中心户+党员+群众”四级联动服务网络,进一步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覆盖力和公信力,拓宽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渠道,形成“一户带一片、多片带整体”的社区服务工作格局。
理清“怎么选”,延伸服务辐射范围。明确设户标准。以政治过得硬、服务本领强、群众信得过、身体素质好为设户标准,由党员群众推选有一定威望和奉献精神的党员来担任“党员中心户” 确保选出的中心户过得硬、叫得响、得民心。统一集中挂牌。按照“居住相邻、易于集中、便于活动”的原则,采取个人推荐自荐、社区党支部考察、镇党委备案的方法,在社区择优设置6户“党员中心户”并统一挂牌,每个中心户联系7-8名党员,每个党员联系5-10户群众,实现社区党员联系群众全覆盖。下沉服务框架。按照一块标识牌、一个书籍架、一本工作手册的“三个一”标准建成党员联系点,制作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组织架构图,在社区活动室内外公示栏等显著位置公开,全面接受监督,确保“党员中心户”发挥实际作用。
明确“怎么干”,强化服务到家理念。制定联系清单。建立完善服务需求、服务资源、服务项目“三张清单”,推行“群众点单、党员中心户接单、组织派单、党员跟单”服务机制,形成民情收集、需求分析、问题处置闭环体系。截至目前,已成功处理民生问题4起,服务党员群众200余人。明确“七员”职责。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党员中心户“七员”职责,即廉洁社区监督员、党建工作联络员、政策法规宣传员、矛盾隐患调解员、民生事务服务员、基础信息统计员、人居环境监督员,推动落实社区工作服务。开拓联动局面。建立“党员中心户”社区报到机制,为46名党员印制“亮明身份联户卡”,常态化组织报到党员到责任片区开展“敲门行动”,每天开展社区巡查、入户走访,截至目前,共发放宣传资料600余份,收集居民诉求28个。
聚焦“怎么管”,提高服务群众效率。发挥先锋效应。用活“党员中心户—党员—群众”链接机制,用好服务群众工作网,在疫情防控关键时期、安全生产、防汛减灾等重点工作中,开展政策宣传、代办帮办等志愿服务活动30余次,成为做好社区工作的有力抓手。实行量化考核。制定“党员中心户”月度百分制评分表,社区党组织采取“自评30%+互评70%”捆绑考核方式,每月底向镇党委上报计量结果,平均得分低于80分的被视为不称职予以调整,连续两次考核不称职的予以辞退,激励中心户全力配合。建立保障机制。构建物质保障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考核机制,每年为每户“党员中心户”发放1200元的工作经费,每季度结合得分情况评选“优秀党员中心户”,由镇党委书记发放奖牌、证书,营造出“无须扬鞭自奋蹄”的良好局面。
(绵阳市平武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