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泸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坚持党建引领,弘扬四种精神,推进四项行动,着力发挥疫情防控主力军作用,努力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先后获得“四川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泸州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等表彰。在新时代健康中国建设进程中,不断书写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使命的奋斗篇章。
弘扬逆行精神,推进应急先锋行动
党员骨干冲在一线。组建党员应急先锋队,由主要领导带队,并以党员为核心建立多支应急小分队。在历次重大疫情处置中,选派党员骨干到任务最重、困难最大的地方,让党旗在防控疫情第一线高高飘扬。
党性教育融到一线。将政治标准作为选拔、考核应急队员的重要标准,每年对应急队员常态化开展党性教育和培训演练。2022年组织32名党员应急骨干到市委党校进行为期3天的集中培训,着力培育又红又专的党员应急先锋。
先进标准建在一线。建立以政治表现、一线实绩为导向的考核评价机制,完善先进科室、先进个人评选办法,开展流动红旗党支部评选,将年度考核、职务与职称晋升与一线贡献挂钩,充分激发广大党员和干部职工的干事创业激情。
弘扬钉钉子精神,推进强基先锋行动
实施一个计划。坚持党管人才,实施人才发展计划。优化职称晋升管理,高级以上职称人员占比达到36.8%。大力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十四五”以来,引进公共卫生硕士4名、公共卫生特岗人员15名,进一步改善了人才结构。
提升两个能力。一是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攻坚克难,成功搭建高通量基因测序平台,并迅速投入防疫实战,切实提升了实验室能力;二是统筹市、县两级流调队伍,建立高效协同工作机制,常态化、全覆盖开展流调队伍培训演练,切实提升了流调溯源能力。
建设三个基地。一是积极创造条件,申报成为四川省疫苗临床研究现场基地,开展鼻喷流感疫苗等临床研究项目;二是与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合作,建立公共卫生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按“1+2”模式实施卫生检验专业教学;三是与西南医科大学等四家医学类大学院校合作,建设学生实践教学基地,积极培养社会需要的卫生专业人才。
弘扬大爱精神,推进服务先锋行动。
走基层办实事。建立专家对口联系机制,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指导,针对传染病监测与防控、免疫规划、艾滋病综合防治等重点、难点问题,对症施策,强弱项、补短板,形成全市疾病防控“上下联动”“一盘棋”工作格局。
走企业助发展。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仅今年以来,就派遣专业人员500余人次对酒博会、泸州市农产品投资贸易合作推介会等大型经济活动和部分重点园区、企业提供提供疫情防控技术指导和服务保障,受到园区和企业好评。
走群众送健康。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村、社区,面向广大群众,持续开展病媒生物监测、氟骨症患者随访、碘缺乏病监测、慢病随访等服务,深入开展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系列活动,更好满足群众健康需求。
弘扬老防疫精神,推进银色先锋行动。
发挥老专家作用。在重大疫情处置中,让疾控老专家参与疫情风险评估研。在制定疫情应急预案、防控技术方案过程中,认真听取疾控老专家意见,充分借鉴历史防疫经验,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参考。
展现老党员风采。组织疾控老党员带头接种新冠疫苗、积极参与社区疫情防控、深入开展志愿服务行动,向群众广泛宣讲疫情防控及相关健康知识,在服务基层、服务社会、服务群众中发挥特殊优势、展现特别风采。
讲好疾控人故事。组织开展“影印——疾控人”、“老防疫人讲防疫故事”活动,记录一代代泸州疾控人在党的领导下与传染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老防疫精神,激励新一代疾控人传承创新、使命担当,为疾控事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泸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