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民政厅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以“保护地名文化、记住美丽乡愁”乡村地名信息服务提升行动和“红色地名文化、传承红色精神”主题征文活动为抓手,采取“完善地名信息、加强地名应用、挖掘地名故事”三项举措,提升乡村地名信息服务水平,满足群众对地名信息的应用需求,真正让群众切身感受到学习教育带来的实惠。
一、完善地名信息,留存乡愁记忆。依托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以乡镇、群众自治组织、农村居民点、重要自然地理实体等地名类别为重点,提升完善乡村地名信息,对地名的来历、含义、历史沿革等信息,进行查漏补缺、核实修改、补充完善。截止目前,共增补完善乡村地名信息近3万余条,采集照片4万余张,采集地名原读音数量2万余条。
二、加强地名应用,服务交流交往。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依托本地地名信息系统、平台开展富有地方特色的乡村地名信息服务,鼓励支持社会各界参与地名信息开发应用,激发地名数据活力,发挥地名信息价值,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乡村地名信息的需求。目前,已为上万名群众提供了地名信息查询,向公安、住建、交通、文广旅等部门提供相关地名信息3500余次,为16个支持社会开发地名信息应用提供了信息支撑。
三、挖掘地名故事,宣传红色地名文化。开展“红色地名文化、传承红色精神”主题征文活动,广泛征集反映地名文化的文稿、图片、海报和微视频,着力挖掘红色地名中承载的党的光辉历史、奋斗历程、革命传统、红色精神。截至目前收到《松涛澎湃 英名流芳—革命烈士谢松涛记略》《广汉机场—抗日战争的空战前线,中国民航飞行员的摇篮》《鸡鸣三省纪念碑》等30余件文稿,并通过《晚霞报》网站、晚霞报微信公众号、晚霞报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进行展播,切实营造出宣传保护红色地名文化的良好社会氛围,老百姓参与地名文化保护的积极性日益高涨。
(民政厅机关党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