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我为群众办实事>文章页

省检察院注重“学”“用”结合
认真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https://www.scjgdj.gov.cn/  (2021-04-21 09:40:26)    

四川省检察机关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注重“学”“用”结合、学以致用,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推动工作结合起来,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工作着力点,精心谋划,扎实推进,取得了较好效果。

明确目标任务,强化司法为民理念。一是建立工作制度,增强活动实效。全省检察机关提前谋划,坚持以制度保障落实、引领工作,建立服务群众常态长效机制,确保服务群众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省检察院在《机关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方案》中明确要求党组班子成员带头开展“检察为民办实事”实践活动,深入对口联系基层院或分管领域调研,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指导工作,梳理形成办实事项目清单。各党支部根据开展“检察为民办实事”活动要求,制定了为民办实事清单。攀枝花市检察院制定《攀枝花市人民检察院开展“检察为民办实事”暨法律“五进”实施意见》,扎扎实实地为群众解难事、办好事,在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中彰显政法队伍务实为民的良好作风。二是广泛征求意见,深入查找问题。成都市检察院围绕河(湖)长+检察长机制建设、整治违规抽取地下水等涉水公益诉讼内容主动走访市水务局,听取行政机关对公益诉讼相关工作的意见建议,提升为民服务工作合力。蒲江县检察院突出亲民化平台建设,组建公园城市“巡回检察组”办案团队,开通运行“蒲江12309在线服务平台”微信小程序,更好服务保障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绵阳市检察院开门纳谏,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员监督员、民主党派和工商界人士走进检察机关,面对面听取他们对检察机关、检察工作的意见建议。

做好“结合”文章,解决司法为民实际。全省检察机关紧紧围绕“摸清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要求,积极部署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以实际行动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是立足检察职能,服务保障民生。省检察院于近日发布全省检察机关落实食品药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典型案例,严厉打击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充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以“四个最严”,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要求。什邡市检察院依托与市人大常委会建立的人大代表担任特约公益诉讼视察员工作机制,以“检察官+视察员”模式,精准定位群众反映强烈的厨余污染问题,得以有效整治。遂宁市两级检察机关联合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安局开展“维护群众舌尖安全公益诉讼监督专项活动”,对辖区内农贸市场、药店、大型超市等单位进行突击检查,就存在问题发出检察建议。凉山州两级检察机关将森林草原防灭火作为践行“为民办实事”的一项大事来抓,通过卡点值守、入户宣传、巡山护林、隐患排查等措施,助力防灭火整治,防火于未然。二是开展司法救助,尽显检察关怀。绵竹市检察院在开展对被害人家属回访工作中,主动走访,引导符合条件的被害人家属申请司法救助,仅10日为其申请到司法救助金。西充县检察院检察官积极作为,对一起司法救助案件中有司法救助管辖权的广东省佛山市检察院建立沟通协调机制,佛山市检察院委托西充县院对被害人家属发放救助金,西充县院建立起司法救助异地协作机制。巴中市检察院检察长带头办理司法救助案,深入司法救助申请人家中,调查了解其实际困难,并主持召开听证会,积极为申请人排忧解难,推动司法救助工作及检察服务触角延伸,把为民之事办好,把为民好事办实。三是化解基层矛盾,用心为民解忧。雅安市两级检察机关对一起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民事监督案进行公开听证,某建筑工程公司当场表示愿意和镇政府和解,并向检察机关提交了撤回监督申请,既保障了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又妥善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眉山市检察院对一起经过多年诉讼仍未解决诉求的行政监督案件进行公开听证,化解了申请人对司法办案的疑虑,并积极协调相关部门进行救助,对该起行政争议进行实质性化解。资阳市雁江区检察院依托派驻乡镇检察室,延伸检察触角,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联合镇人民调解委员会、人民法庭、司法所等部门对辖区内2起赡养纠纷开展调解,成功化解基层矛盾纠纷。

(省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