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普遍工作强度大、环境差、风险高,同时劳动关系模糊、法律法规空白、劳动维权难度大,发生劳动纠纷,如何及时有效化解维护合法权益?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调解仲裁处党支部结合主题教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关于就业、劳动关系重要指示精神,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赋予调解仲裁使命任务,落实厅党组“把就业工作摆在人社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人社系统各板块工作都要围绕就业同向施策、同向发力、同频共振”和“落实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措施”要求,在绵阳破题,探索建立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格局,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一是按照“据实依势资源众筹”思路,指导绵阳着力整合部门资源,汇聚社会资源,集成政策资源,多向发力形成合力。二是根据绵阳市域特点指导分行业分地域就“市”打造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联合调解组织。依托“网约车司机之家+平台头部企业”建立融合共生型联合调解中心,依托“零工市场+快递行业协会”建立跨界吸纳型联合调解中心,依托“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总工会”建立依附衍生型联合调解中心。三是促进提质增效有效发挥作用。联调中心受理和调处争议案件,不再以劳动关系为必要前提,将从事劳动引发的所有相关争议一并纳入调处范畴。消除行业地域壁垒,跨行业、跨地域从业人员可向任一联调中心申请调解。截至目前,“网约车司机之家”联调中心已调处案件260余件次;“零工爱心驿站”联调中心调处各类争议800余件次,并同时开展争议预防工作,邀请工伤预防专家对基层快递网点从业人员进行定制化培训,已培训220余人次,吸收33家快递企业参加工伤保险,1150余名快递小哥参保。“户外劳动者之家”联调中心已开展调解员培训4次,专题讲座8次、培训基层调解员400余人次,调处各类争议390余件次。
下一步,将指导绵阳持续探索,把联调中心向家政服务业、外卖业等其他新就业形态推进,及时总结提炼择时全省推广,为切实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探索新就业形态劳动维权渠道贡献力量。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直属机关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