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启动以来,农业农村厅各单位坚持用总书记思想理念发现新问题,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紧紧围绕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体系建设等8个方面21个调研内容,细化调研方案、统筹调研安排,着力打通影响“三农”的堵点、痛点、难点,把调查研究成果转化为推进工作、战胜困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际举措。
聚焦重点拟课题,靶向调研强“精度”。全面分析我省“农业大而不强、产品特而不优、品牌多而不响”的农情特征,对标建设农业强省目标,以小切口开展大调研。宜居乡村建设协调处、科教处、职业农民与家庭农场处分别围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发展壮大劳务经济制定调研方案,设计调查问卷,明确调研内容、时间安排、调研地点和调研方式。农村改革处以率先在县域内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为题,围绕城乡要素配置、城乡产业融合、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城乡居民收入5个重点开展实地调研,并同步组织市(州)和县(市、区)进行摸底调查。畜牧兽医局会同省畜牧总站、省草业中心以生猪、肉牛、肉羊、牦牛、奶牛和禽兔蜂为重点,坚持“统一要求、分类调研、突出重点、深挖共性、汇总提炼”的思路,分6个课题小组,采用实地调查与行业调度相结合开展调研。
优化方式搞调研,集思广益挖“深度”。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坚持“六不准”,分小组、走小路、进小院、开小会,统筹安排调研时序、地点、线路,避免“扎堆调研”,防止“多头走访”,做到问计不扰民,帮忙不添乱。渔业渔政管理处、省水产局组建6个调研组深入65个县(市、区)实地走访251个点位,与水利、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部门和川大、川农、西华大学、省农科院、省水产校等教育科研单位座谈交流。农田建设管理处、省农田建设发展中心深入分析全省现有7840万亩耕地现状,全面摸清高标准农田建设、摞荒地整治等情况。市场信息处、厅信息中心、农业机械化处、省农业机械鉴定站、省农业机械发展推广中心深入11个市(州)与农户、农机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开坝坝会,与专家学者座谈交流,对500余户农户开展随机抽样问卷,掌握第一手资料。农产品质量监管与品牌培育处、特色产业发展处、交流合作处等向着先进学,赴浙江、广东、江苏、山东、云南等借鉴乡村建设、农产品加工和出口等经验做法,丰富完善农业强省建设思路举措。
综合分析用成果,推动发展提“高度”。坚持边调研、边汇总、边梳理、边分析,分专题召开水稻、小麦、玉米、生猪和农业机械装备等5场专家座谈会,及时将调研成果吸收到农业强省规划中,转化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举措。种业发展处加快推进种业强省建设,提升“五大工程”,筑牢农业强省种业根基。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处、农村经营管理总站将调研成果转化为“谁来服务”“如何服务”“居间服务”“兜底服务”“合作共赢”5方面具体举措,通过举办全省农业生产托管暨社会化服务现场推进会推动落实。种植业与农药肥料处、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针对调研时发现的部分地方农田生产管理粗放落后,先进农业科技成果应用不足等问题,及时召开“天府粮仓”建设技术到田现场推进会,印发《关于切实推进科技到田支撑“天府粮仓”建设的通知》,着力打通农技到田“最后一公里”,全力确保“天府粮仓”真装粮、多装粮、装好粮。计划投资财务处在调研中深入分析各地提高农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经验做法,挖掘出《崇州市水稻收入保险试点》等5个典型案例。厅主题教育办根据省委主题教育办安排,派出工作组赴眉山市永丰村开展专题调研,形成《永丰经验与启示》调研报告。
找准突破口,认真谋划调研课题。各单位结合自身职能职责确定子课题,坚持“两不误、两促进”,把开展调查研究与推动自身工作统筹起来,以解剖麻雀的方式开展调研。厅办公室邀请省委办公厅档案处,专题调研我省农业农村系统档案工作,进一步发挥农业农村档案在服务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省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农村宅基地管理处围绕中心工作,以“活化宅基地使用权,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为题,从农民财产性收入、农村产业发展用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增收等角度,开展实地调研。行政审批处针对涉农领域“放管服”改革,深入实地调研省市县乡四级农业农村政务服务情况,着力提升利企便民服务水平。省蚕业管理总站结合主责主业认真选题,赴蚕桑生产重点县、生产一线开展实地调研,并就地就近召开座谈会,与村组干部、农户、业主等深入交流,总结经验、剖析问题、研究对策。省蚕丝学校制定《关于在全校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梳理形成问题、责任、任务“三张清单”,提出改进完善教学管理的思路举措。
找准着力点,多种形式开展调研。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坚持“六不准”,以多种方式和分析方法相结合,切实提高调研质量。厅人事处分2个小组对改革后的厅属事业单位深入调研,进行“一对一”谈话,对班子整体功能运行、个体作用发挥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完善方向进行调研。厅离退休处将实地调研和书面调研相结合,对厅属事业单位全覆盖开展调研,指导开展老干部主题教育,查找老干部工作中的问题短板,总结经验做法。省农业机械化发展推广中心以种植粮油作物的农机合作社为主要调研对象,在10个市的20个合作社、10个家庭农场蹲点调研,对300余家农机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开展线上问卷调查。省农机监理总站通过业务办理窗口实际学习业务操作,开展实地检验,采用与业务办理人员、机主进行询问交流,查阅档案资料等方式,对年度检验、安全宣传等农机监理业务方面开展蹲点调研。省农业机械鉴定站开展水稻、玉米、油菜机收损失测定现场指导,主要粮油作物机收减损大宣传大培训大比武,举办2023年全省主要粮油作物机收减损知识网络竞赛,指导各市州开展机收减损监测并开展实地抽样调查调研。省兽药监察所紧扣职能职责,及时研究制定详细调研方案,收集汇总调查问卷113份、查问档案资料近300份,走访生产经营企业50余家,收集了法规政策、行业监管执法等方面的问题与短板共计11条,提出分类改进提升的意见、建议共计12条。
找准结合点,推动落实调研成果。坚持深“调”、真“查”、细“研”、实“究”,切实把调研成果转化为工作成果、实践成果与理论成果。厅政策法规处依据全省耕地种植用途管控政策调研情况,提出加快补齐制度短板、发挥数字管理优势、挖掘土地利用潜力、激发新型主体活力4项具体措施。省农村能源发展中心通过开展“2+2”工作法观摩活动,及时总结提炼各地先进经验和典型模式,形成具有四川特色的农村沼气安全管理经验,推动行业系统安全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省动物卫生监督所围绕畜禽全生命周期全流程管理,加强5G、大数据等技术运用,打通养殖、防疫检疫、屠宰、调运、无害化处理、品牌营销等全环节业务流和数据流,完善电子化溯源信息链条,对屠宰、兽医卫生检验和行业执法人员开展培训和指导。省种业集团理清资产状况,从“退、改、补、转”4个方面调整存量结构,盘活划转资产,优化增量投向,推动资产合理配置及结构优化,逐步实现资产的有序、有效流动,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省水产学校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农业科研原则、多元综合评价农业科研人员原则,重视科研立项的前期调研,主动征求相关部门需求意见,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及其现实和潜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考核权重,适当保护潜心研究、暂无科研成果的科研人员。
(农业农村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