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青年理论学习>文章页

一起学习的年轻人
——团省委办公室关于“调查研究”的心得体会

https://www.scjgdj.gov.cn/  (2023-04-28 14:23:3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用好调查研究这一我们党的“传家宝”,做好调查研究这一“基本功”。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团省委办公室的一些年轻人对“调查研究”进行了一点学习、研究和思考。

研而不究是官僚主义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党员干部的基本功。调查是前提,研究是深化,两者同等重要、缺一不可。但是,实际工作中存在“研而不究”的现象,只研磨、不探究,这样“浅尝辄止”的分析、不能触及问题本质行为,达不到解决矛盾,推动工作的目的。表面上是缺乏究的思想和能力,根本上却是官僚主义作风在调查研究领域的具体表现。

(刘晋宾)

只调查不研究是形式主义

“调查”和“研究”是同一事物中不同的两个方面,是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前后贯通、不可分割的两个过程。调查是研究的前提和基础,研究是调查的发展和深化,二者统一于解决问题这个根本目的。不论调查规模有多大、时间有多长,只要没有在调查基础上进行深化研究和内化整合,就提不出符合实际、可行性强的对策,也就无法破解难题、推动工作,只能称之为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式的调研,最终使调查研究沦为形式主义。

(唐枭)

只研究不调查可能是唯心主义

欲实据而有,要在笃与行。基层是开展调查的主阵地,脚力是年轻干部的基本功。做实调查研究,就必须走出机关、扑下身子、沉到一线,在调查中听真话、察真情。只研究、不调查,就无法掌握全面、真实、丰富、生动的第一手材料,调研成果最终可能成为天马行空的“无根木”、自说自话的“无用功”。

(吴启航)

掌握一门基本的学问

掌握好调查研究,能帮助党员干部深入了解实际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调查研究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开展“广调研”,获得来自基层一线的第一手资料,第二步是进行“深加工”,对资料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解剖问题、深挖原因、总结规律。调研成果来自于实践,更要应用到实践中去解决问题、推动工作。要扎实做好调查研究“后半篇文章”,系统梳理调查研究结果,分类总结对策建议,扎实推广成功案例,以典型案例为出发点,以点扩面,常态长效巩固调研成果,务求工作实效。

(田石潇)

做好两个方面的功课

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关键要看调查研究的实效,看调研成果的运用,看能不能把问题解决好。而这一切的前提,是做好调查和研究两个方面的功课:一方面细致的调查是摸清情况的前提;另一方面科学的研究是找准问题的关键;最后,做好调查与研究的结合是提实对策的保证,调查研究前期重点在“调查”,需要发现问题:后期的关键在“研究”,需要解决问题,二者不可偏废。

(吴鹏)

调研是三大作风的试金石

调查研究作为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基本工作方法之一,不仅是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运用和体现,也是三大作风的试金石,发挥着察实情、求真知、出良策、促工作的重要作用。首先,调查研究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试金石,理论与实际相互依赖、密不可分,而调查研究则是推动二者科学转化的桥梁和组带;其次,调查研究是紧密联系群众的试金石。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党员干部与当地群众面对面、手拉手、心连心,倾听他们的声音,进一步培养干群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深厚情感;最后,调查研究是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试金石。通过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直接倾听取群众对政策和工作的建议,甚至是批评意见,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政策执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

(海来古喜)

为什么要调研

为什么要开展调查研究?这是一个老问题,更是一个新课题。调研是传承弘杨党的优良传统的迫切需要。重视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调研是破解发展改革的内在需要。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调研是青年干部成长发展的客观需要。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调查研究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既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作风:既是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只有真正用好这个“传家宝”,练就过硬“基本功”,才能更好服务群众、服务发展。

(赵庆华)

怎么样去调研

新时期做好调研工作,只有练好“深”“细”“实”基本功,才能寻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要注重“细”处着眼。要细化调研方案,认真做好调研前期准备工作,在调研方案制定中明确调研目的、调研人群、调研方法等内容,做到有的放矢,切中要害;要倡导“实”处着手。在调查研究时不仅要“实干”,更要“干实”,真正把“实”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坚持“深”处着力。要善于“解剖麻雀”,通过深入研究典型案例,掌握问题存在的本质和规律,探寻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冯巧)

(团省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