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青年理论学习>文章页

新征程应有新担当新作为
省委政研室青年理论学习小组第一小组
学习全会精神情况综述

https://www.scjgdj.gov.cn/  (2020-12-30 10:02:58)    

又一次思想碰撞、又一次交流互动,掀起了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青年理论学习小组第一小组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的热潮。

两个小时,讲述省委全会《建议》诞生过程,解读一系列事关全局和长远的重大举措,交流全会精神学习心得体会……这场全会文件正式发布后第二周就开展的学习会,无疑是省委政研室“深化读书学习活动”要求的青年行动缩影,紧扣“怎么学、如何干”推动思想与时代脉搏共振、行动与前进方向同向。

在错位式学习中发挥学习小组架构优势

历史交汇节点下的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事关治蜀兴川全局,事关长远发展大计,学深悟透至关重要。12月8日,省委政研室室务会(扩大)会议指出,要下足功夫深入学习领会,把学习贯彻省委全会精神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融会贯通,沉下心来、排除干扰好好学,把握精神实质、核心要义、重大部署和工作要求。

“在思考状态下工作、在研究状态下写作”。全室各板块、各支部迅速吹响学习集结号,在行动中见真章、见实效。青年理论学习小组作为省委政研室践行“学用新思想、建功新时代”主题活动、精心打造的青年干部理论武装平台,更应该学以致用、以用促学。

“在形式上错位、在内容上错位”。室青年理论学习小组第一小组基于前期学习会经验,围绕“营造轻松氛围、力求学有成效”的思路,在谋划这次重磅学习任务时,作出了这样的想法。

形式上的错位,考虑到政研室各版块和支部已相继领读领学、谈了体会、作了发言,决定由学习小组内参与全会《建议》起草执笔人员讲述起草经历感受,在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中引导主动发言、畅所欲言。事后证明,“即兴发言”反而检验了大家的实际学习情况。

内容上的错位,考虑到学习小组各成员已就全会文件进行了全文读学,而对全会《建议》背后的“故事”不尽了解,决定将其作为主题交流内容,并编印中央和省委新闻发布会实录,深入浅出地引导大家更好读懂省委重大部署、重点任务背后的考量,更加清楚这些决策部署是如何与中央精神做好对接的。

错位之中体现着“一样”和“不一样”。“一样”就是学习主题一样,即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全会精神。“不一样”就是来自省委政研室“政研、改革、文稿、党建内务”四个板块的青年干部,通过平等交流、信息互补、感同身受,了解起草执笔细节、了解未来发展方向,以此促进更深一层理解、更实一步落实全会精神。

错位之间展现出的是,板块与板块的一体化互动、沉浸式交流。这也正是坚持打破行政级别、打破板块处室组建青年理论学习小组的意图所在、关键所在。

在感受全会文件起草历程中学深一层、学实一些

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建议》一经发布,宏伟蓝图铺就川蜀大地,目标任务清晰可见。

这份重磅文件,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明确发展基本思路、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着力回答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实现发展的重大问题。16347字,字字千钧,总体谋划、系统部署四川未来经济社会发展。

怎么更好学深学透?青年政研干部一致认为,将《建议》和《建议》说明稿结合起来学习,更加清楚党中央和省委的谋划部署是什么,更加清楚四川重大战略、重要任务和重点举措是什么,更加清楚“十四五”时期的重心关键是什么。

从起草组8月24日全部到位到12月4日全会胜利闭幕,在这“百日奋战”中,全会文件起草“重头戏”是在省委直接领导下,由省委政研室牵头“唱主角”的,这背后有什么故事?突出的特征?这些都是与会青年干部关心关注的。

参与起草执笔的同志们结合亲身经历,给大家讲述了这一系列“不多见”和“第一次”。

——成立了高规格的全会文件起草组。彭清华书记亲自担任组长,省长任副组长、相关省领导任牵头负责人,38个省级部门负责同志参加。

——创设起草执笔组。考虑到起草工作需要,这次省委决定在起草组之下创造性设立执笔组,由唐文金副秘书长任牵头负责人,抽调专班人员。

——组建规模较大的起草执笔专班。从省直部门、市(州)抽调17名同志参与,其中副厅级领导2名、正处级干部6名。省委政研室综合文稿板块人员全部参与、尽锐出战。

——学习研讨会商丰富扎实,光是省改革与政策协同创新中心帮助收集汇编的学习资料就达15本之多。

——承担了全会4个重要文稿起草工作,以及各类汇报材料、通报稿、说明稿、领导讲话参考、宣讲提纲、宣传素材等大大小小的文稿26个。

——策划并承办了5场征求意见座谈会,从谋划、筹备,到组织、承办,参与了大量的组织协调工作。

——首次开展“开门问策”活动,在网上公开征集社会各界意见建议,共收到各类建议6000多条,吸收转化了450余条。

——上会服务人员创记录,一共安排29名同志承担各项职责任务,也从另一个方面看出任务之重。

——彭清华书记亲切看望起草执笔人员并作重要讲话,还主动与全体人员合影留念。

这些“不多见”“第一次”背后是变革、是提升,体现了在唐文金副秘书长带领下,省委政研室实现工作格局重塑性变革、职能作用持续性提升、精神风貌整体性变化。

这些“不多见”“第一次”背后是协同、是联动,体现了省委政研室政研、改革、文稿、党建内务四大板块工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良好态势。

这些“不多见”“第一次”背后是坚持、是笃定,体现了省委政研室始终坚持政治立室、思想强室、开放建室、人才兴室,“作用发挥好、机关风气好”再上台阶。

“虽然没有直接参与全会文件起草,但这些‘背后的故事’让人实感荣幸,荣幸置身在这样一支能参善谋、创新有为的集体,更加坚定了学习好、贯彻好这份引领四川长远发展的指导性纲领的决心,始终做到与中心大局同频共振。”青年干部纷纷表示。

在感悟体会中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联系职责深入研究谋划自身工作,推动全会精神在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学深悟透做实”。室务会在全室发起了学习全会精神走在前列的号召。

交流过程中,与会青年干部从各自视角踊跃发言,会场气氛热烈。

作为文件起草执笔组成员的高晶晶同志,结合起草亲身感受,在反复研学基础上,从“1项战略引领、2个战略目标、3大核心要义、4类发展机遇、5点战略任务、6种现代化特征”等方面进行了主题交流。谈到核心要义时,他说,《建议》通篇展现出了清晰的逻辑主线,就是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开好局、起好步。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为我省‘量身定制’的重大战略,《建议》采用‘一极两中心两地’这种‘集装箱式’结构来统揽各领域重大部署,充分体现了省委抢抓国家重大战略机遇、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势见效的深远战略考量。”李文宇同志谈到,“‘十四五’时期我们要抓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的关键性问题开展深入调研,推动更多有深度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建议》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将‘十四五’规划与2035年远景目标统筹考虑,充分体现了党的主张与人民意志的高度融合。特别是提出‘四个高于全国’,展现的是缩小差距的决心、协调发展的决心、创新驱动的决心和回应民生的决心。决心之中是承诺,决心之中更是远见。这种远见,是兼具现实需要和发展可能的远见,更是成效可期的远见。唐硕同志由衷地说。

改革是最强大的发展动力。在“加快建设改革开放新高地”进程中青年干部接续奋斗的斗志昂扬。

吴畏同志表示,将自我加压,系统全面深入学习全会精神,特别是对其中的新提法新表述做到融会贯通,不断提高理论素养。结合实际工作,充分用好《调查与决策》平台,统筹考虑2021年栏目设置,针对全会提出的专项改革分批开设专栏,密集宣传我省改革的进展情况,营造服务大局的浓厚氛围。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将更加牢固树立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紧跟国内外形势,加强对改革工作的规律和特点认识,从思考中找思路,从矛盾中找抓手,从难点中找举措。”彭英同志深感责任在肩。

“将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委部署要求,把改革工作当成一门学问来研究,把研究当成一种习惯来坚持,立足实际抓好改革任务的落地落实,为全省改革发展工作贡献力量。”新挂职青年干部鲁朝阳同志将学习转化为工作动力。

在积极探讨中深化认识,在思维碰撞中互动提升,整场学习会在竞相交流的热烈氛围中不断推进。

与会青年干部一致认为,这种引导学、相互学的氛围很好,更加多层次、多维度学习了全会精神,更加全面深入掌握了四川未来发展整体考虑和全局脉络。还表示,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更要心怀大我、投身大局,学以致用、学以促用,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新征程中贡献青春力量。

发展的新起点也是学习的新起点、实干的新起点

再过几天,“十四五”帷幕即将拉开,青年理论学习小组的学习新征程也即将开启。

“鲜明树立‘以学立本、以文立身’的工作导向”。省委政研室室班子定下2021年“乘势而进、全面提升”的主基调。

“明年怎么学?”第一小组全体青年干部如是说。

——灵活学习方式。在采取集中学这一常规方式的基础上,适时“走出去”或“请进来”,丰富拓展学习形式,不断激发青年干部学习动力。“走出去”将组织参加公益讲座、专题展览等,“请进来”将尝试邀请专家来室面对面或线上交流学习。

——交流学习成果。坚持不硬性要求、重激发主动性,分批次号召青年干部围绕学习主题谈感想、谈思考,在交流碰撞中营造轻松融洽的畅谈氛围,引导主动交流、争先发言,让每一位青年干部的思考力、写作力、表达力都得到锻炼提升。

——分享工作见闻。继续发挥青年理论学习小组的架构优势,结合每月学习主题,将各自工作体悟、调研体会等作为学习交流的创新内容,充分展现青年政研干部在新征程中的新担当、新作为。

(省委政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