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出版集团青年理论小组 陈茜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集中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充分体现了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智慧方案,是全面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通过系统学习深刻感到,只有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中国人民才能不断地迈向更好生活,中华民族才能够实现伟大复兴。
一、牢记初心使命,争做新时代合格共产党员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时,讲了一句画龙点睛的话。他说:“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说一千道一万,可以概括为一句话,那就是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的光辉,始终照亮我们党前进的道路。在我们党领导中华民族实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的历史进程中,一代代共产党员,用鲜血和汗水、付出和奉献、奋斗和坚守,谱写了辉煌篇章,作出了巨大贡献。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争做新时代合格共产党员,最重要的是,始终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牢记初心和使命就要在党爱党、在党为党,就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要政治坚定、思想清醒,就要对党忠诚、勇于担当,就要服从组织、遵守纪律,就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要永不懈怠、一往无前,就要遵守党章、维护党章,在新时代树立新形象、展现新作为,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二、以人民为中心,保持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人民是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党执政最深厚的根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鱼水情深,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在发展理念上的深刻体现,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责任担当的时代体现,深刻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本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求领导干部不断强化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公仆意识和无私奉献的为民担当意识;要求领导干部做任何事情都要执行人民的意志、符合人民的意愿、体现人民的利益,真正做到尊民、爱民、敬民、亲民、为民、富民。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表明中国共产党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有助于坚持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根基,不断夯实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坚实基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就是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始终放在第一位,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中国共产党人民立场原则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
三、坚定制度自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多方面显著优势,是我们坚定制度自信的基本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性探索、历史性演进、规律性生产,为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历史充分证明,正是贯穿于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领域的制度自信,才使得当代中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没有走西方所谓的“世界文明之路”,创新性的探索出科学社会主义的中国版、现实社会主义的扩展版、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之路的创新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党和人民长期奋斗、接力探索、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过去和现在一直生长在中国的社会土壤之中,未来要茁壮成长,也必须深深扎根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因此,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必须坚持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既把握长期形成的历史传承,又把握党和人民在国家制度建设和国家治理方面走过的道路、积累的经验、形成的原则。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定制度自信,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