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委政法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四川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和中共攀枝花市委十届九次全会精神,牢牢把握全国第一期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的工作契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决策部署,多措并举、提档加速、攻坚落实,全面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
一、组织领导“加码”,确保动力充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平安建设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坚持将其与全市中心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同规划、同部署、同推进。一是高站位实施推动。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部署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纳入《市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加快推进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市委常委会2020年工作要点》等文件内容,作为全市重点工作予以强力推动。二是高规格组织保障。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为组长,16名厅级领导为副组长,40个市级部门和5个县区为成员的平安建设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领导小组,下设11个由市委、市政府班子成员为组长的专项工作组。设定每年不低于1200万元的平安建设经费予以保障,并纳入全市年度目标考核内容,为工作推进奠定坚实基础。二是高质量部署推进。6月17日,全市平安建设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扩大)会议召开,审议工作方案、工作要点以及工作统筹协调相关制度,以“点对点”形式交办工作台账责任清单,压紧责任、传导压力,强化部署、统筹推进平安建设和市域社会治理工作。
二、开篇布局“加速”,确保根深本固。坚决按照邓勇书记来攀调研指示精神,充分发挥攀枝花自身比较优势、优化前期成熟经验做法,快速开篇布局,夯实治理基础,确保工作出彩出新。一是以“立体化”为方向抓治安防控,夯实科技支撑。利用好2019年全省社会治理智能化建设现场会在我市召开的有力契机,继续完善综治中心、天网工程、智慧小区整合建设模式,实现社会治理、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等领域共建共治共享共用。截至目前,我市已建成三级综治中心428个、“雪亮工程”330个村、安装公共安全监控探头42921个。二是以“第三方”为途径抓多元化解,优化成功经验。继续优化米易县探索推行的政府购买服务、社会中介组织承办、具有专业知识背景人员开展第三方调解化解矛盾纠纷模式,建好遵法评理会、速裁团、医调委、校调委等调解组织。目前全市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99%以上,去年信访批次、人次分别下降16.3%、48.3%。三是以“网格化”为底座抓服务管理,筑牢坚实根基。继续优化网格化星标服务管理、寄递物流标准化建设等经验做法,创新特殊人群心理疏导帮教管控、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等制度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在服务人民群众、预防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中的第一道防线作用。
三、落实落地“加力”,确保蹄疾步稳。一是坚持目标化管理。将中央政法委、省委政法委的工作指引和区域特色工作指引、负面清单细化分解成137项具体任务,逐一明确牵头单位、年度目标、考核分值,实行挂图作战、对标推进、分步实施。同时,针对推进过程发现的治理难点问题,从全市机关单位、大学校园、科研机构、社团组织及民营第三方评估机构等遴选专家,组建市域社会治理专家团队,提供精准指导帮助、精细解决方案,确保上级要求解码落实到位、试点任务分层对接到位。二是坚持项目化推进。紧扣攀枝花市地处川滇交界多民族杂居地区,人口总量小、居住相对分散、区域差异明显、社会治理起步晚且挑战多的实际,围绕扫黑除恶、多元化解、移风易俗、城市管理、康养旅游、公共服务等方面精心谋划推出一批重点工作项目,并逐一制定实施方案,实行定期拉练、考核验收,提升社会治理工作整体水平。三是坚持责任化落实。严格落实统筹督导“五个一”制度(一月一研究,一季一测评、一季一调度、一季一通报,一年一总结),实时掌握各责任部门和各县(区)工作推进情况,灵活运用提醒通报约谈制度,对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得力、影响工作大局的及时提醒督促、严格追责问责,确保有力有序推进。
(攀枝花市委政法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