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疫情,成都市委党校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汇聚起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澎湃力量。
疫情当前,每个党员领导干部都是一个标杆。春节期间,校领导班子第一时间提前结束假期迅速归位,成立校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制定《防控方案》,科学安排各项工作。班子成员坚守岗位、靠前指挥,深入第一线慰问党员干部,指导群防群控和复工复产复耕工作,担负起校疫情防控“管家”职责。
疫情当前,每个支部都是一座坚强堡垒。切实履行综合统筹协调和运转中枢职能,办公室党支部先后6次组织召开领导干部会议,传达学习中央和省、市疫情防控相关部署要求,研究部署疫情防控工作。认真履行“通信员”职责,严格落实总值班室值班制并加强管理,坚持每天机要值班,及时总结汇报疫情防控阶段性进展,积极配合抓好邓涛部长来校调研工作。充分发挥运转中枢作用,明确各部门疫情防控职能职责,安排全校灵活采取弹性工作制,组织教职工分时段领餐、分散就餐,做好公车和班车消洒工作,确保疫情期间各项工作正常有序推进。
做好后勤服务保障,稳住大后方,是打赢抗疫阻击战的首要前提。行政处党支部牵头制定了《疫情防控方案》、《疫情防控应急工作方案》等多个通知,面对市面上防疫物资紧缺的现状,多方筹措防疫物资,为教职工“代购”口罩,购买足量酒精、消毒液、体温枪、一次性手套、红外线成像测温仪等,确保抗疫“粮草充裕”。通过微信、短信、邮件、内部公告等方式发布疫情防控温馨提示、防疫知识手册、防疫注意事项,制作防疫知识展板,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制定《教职员工信息采集调查表》,坚持每日核查职工流动去向和身体健康情况,实现了疫情防控实时监测。组织教职员工在返岗前填报《健康情况申报卡》,为有序返岗做好准备。
后勤服务中心(安全保卫处)党支部严控防疫第一线,严把校门出入关,安排责任心强、业务能力过硬的安保人员严格实行戴口罩、测体温、现场消毒、实名登记四部曲,确保病毒不输入,不扩散。加强对口罩、体温枪、酒精等防疫物资管理,做到专人管理,专项登记。同时强化内部防控,临时调整就餐方式,实行分散就餐,安排服务人员每天对校园全覆盖消毒杀菌,为广大教职工提供了安全放心的工作环境。
业务指导处党支部坚持党校系统“一盘棋”的工作思路,迅速组建区(市)县党校防控工作群,为区(市)县党校提供防控办法和经验、防控物质采购渠道,组织教师结合防疫工作开展调研撰写对策建议和研究报告,协调专家参与区(市)县防控研究,发现典型并积极宣传,推动成都市党校系统参与防控工作情况被中央党校网和中央党校微信公众号连续报道7次、被四川省委党校报连续报道7次、被川报观察报道1次。
社院工作部党支部主动发挥社院优势助力疫情防控,积极倡议民主党派成员、知识分子、少数民族班、新阶层等党外学员利用专业知识防疫技能联合抗疫,积极宣传成都抗疫事迹,中央社院公众号连续3次推送成都社院先进做法,市委统战部官方微信公众号专版刊登的《成都市社会主义学院“战疫记”》被《人民日报》微信号等多家重要媒体转载,全网阅读超 4.82 万人次。积极组织向中央、省社院和市委统战部汇集报送抗疫对策建议10余篇。
组织人事处党支部充分发挥知人善任的工作优势,持续深入挖掘疫情防控工作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先后推荐上报抗疫先进个人和集体四批共10余名/个,号召大家向先进典型学习,向身边榜样看齐,凝聚起了团结协作、共克时艰的强大精神动力。当全市各小区和校园先后实行封闭式管理时,及时为大家贴心制作电子版工作证明材料260余份、工作证260余份,为全体教职工因工作需要顺利出入小区和校园提供了便利。
机关党委党支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坚强引领作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校委关于疫情防控工作安排,及时发出号召,组织动员各党支部和党员干部提高政治站位,主动担当作为,组织党员积极开展抗击疫情自愿捐款。关心照拂作为医务人员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教职工家属。加强与组织、宣传、纪监、市直机关工委等上级部门协调沟通,坚持每日上报疫情防控监测动态数据,认真做好外宣工作,积极推动“成都机关党建”网宣传报道校疫情防控工作动态10余条。
其他如科研处、信息技术部、离退休人员工作处、经济学教研部、文化建设教研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党支部结合自身职能职责和特长优势,组织本支部党员干部积极投身疫情防控相关工作,充分发挥出了战斗堡垒作用。
疫情当前,每名党员都是一个先锋模范。疫情无情人有情,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每一名共产党员的心,在这个特殊时期,虽然不是白衣战士,无法奔赴主战场,但党校人绝不允许自己做这场战“疫”的局外人。
“智慧抗疫”,党校人在行动。作为市委市政府的重要智库,党校的党员干部聚焦疫情防控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动向、围绕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新要求,针对疫情防控中出现的重点、难点、焦点、盲点等问题汇智聚力,形成了一系列高质量成果。由巡视员王斌、副校长付启章、经济学教研部主任常晓鸣、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王胡林以及市农业农村局秘书处处长王红强组建课题组,撰写的《坚持“两手抓” 尽快恢复提振经济的20条建议》、由党史党建教研部副主任郭祎撰写的《关于普遍设置“社区公共卫生员”岗的建议》、由领导科学教研部副教授李发戈、文化建设教研部副教授郑妍撰写的《做好政策落地工作,支持我市中小企业度过疫情冲击难关》获得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同志肯定性批示;由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赵乾撰写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成都市公共卫生风险预防机制建设的建议》获得成都市市长罗强同志肯定性批示;由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童晶牵头撰写的决策咨询报告《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市工业企业 复工复产影响情况的调研报告》获得成都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谢瑞武同志的肯定性批示。《成都党校报》原执行主编、退休党员赵汝周笔耕不辍,积极宣传校战“疫”相关做法,在中共中央组织部共产党员网、人民网、今日头条等媒体上刊发疫情防控系列理论文章、对策建议共30余篇,获得广泛关注,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出了党校力量。
当好“排查员”“劝导员”“宣传员”。校派驻简阳市踏水镇大树村第一书记李顺意,密织大树村 “防护网”,发动村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党员群众、大学生、青年志愿者走遍村头巷尾,对大树村开展人员全覆盖排查4次,对排查出的自重庆等疫情严重地区返乡的6名人员实行居家观察。发放疫情防控宣传单400余张,线下线上向村民推送防疫消息30余条,累计播放疫情防控广播100余小时,张贴海报120余份。针对农村防疫物资匮乏的情况,发动驻村工作队员利用自身资源为村干部免费捐赠一次性口罩100个,消毒液300斤,酒精150斤。疫情期间,面对大树村扶贫产品——土鸡滞销问题,牵头与简阳市社会志愿者协会一起开展“城乡互助盼春归”行动,协调帮扶单位认购土鸡,成功缓解了扶贫产品销售困局。
众志成城,凝聚起疫情防控的强大力量。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后勤服务中心(保卫处)主任陈建平、信息技术部主任秦喜武、行政处处长何虎、行政处三级主任科员余琳、后勤服务中心(保卫处)工作人员张勇……成都市委党校每一名共产党员都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与时间赛跑、同疫情较量,最大力度保障了防控工作的有序开展,生动诠释了抗击疫情的决心。
“我是党员,我要为祖国尽一份力!”。在这场疫情防控决胜之战中,全校224名在职党员和125名离退休党员在短短6天内,通过微信转账、现金等方式自发捐款70190元。一颗颗爱心汇成汩汩暖流,传递着战“疫”决心,构筑起了抗击疫情的“铜墙铁壁”。大家同心协力、共克时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贡献出了自己的绵薄之力。
“照顾好家庭,她的军功章里也有我的一半”。廖军、李军(大)、杨德成、薛成有、晏荣、王盟六名党员的妻子均为一线医务人员,疫情发生后,她们不畏困难和风险,舍小家顾大家,持续奋战在抗疫一线。六名党员识大体、顾大局,给予一线亲人充分的理解、支持和关爱,默默承担起照顾家庭的全部责任,使她们能够全力以赴、勇往直前,铸就了战士决胜的坚强后盾。
(成都市委党校机关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