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发生后,产业发展处党支部认真贯彻和落实厅党组的各项工作部署,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文旅产业发展工作中,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克服困难,主动作为,为消减疫情对文旅企业影响、帮助早日复工复产、促进可持续发展,发挥了良好作用。
研判企业影响程度 推出十条支持措施。疫情发生后,及时向全省文旅企业、文旅行业组织和文旅联盟等发函,收集数据评估此次疫情对文旅产业及相关企业造成的影响,向厅领导提交了《新冠肺炎疫情对我省文旅经济损失情况报告》。为支持文旅企业做好疫情防控,积极稳妥复工复产,在充分了解文旅企业应对危机的相关需求及建议的基础上,推动出台了《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支持文旅企业做好疫情防控有序复工复产的十条措施》印发全省。为贯彻落实“十条措施”,制定《文化和旅游厅应对疫情政策咨询管理工作制度》,组建工作专班,落实专人负责,建立工作台账,确保及时、准确答复文旅企业提出的相关政策事项。指导21市(州)文化和旅游部门设立专人负责政策咨询,对外公布咨询电话,并通过厅网及主流媒体对外发布温馨告知,将省、市(州)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的政策咨询电话统一公布。截至3月6日,共接到文旅企业或个人咨询事46项,涉及咨询事项主要集中在旅行社申请退还质量保证金、社保缴纳、贴息贷款、在线培训补贴、智游天府建设、旅游景区开放等问题,现场答复事项33项,转交科技教育处答复3项,转交市场管理处答复事项3项,转交资源开发处4项、转交行政审批处1项、转宣传推广处1项、转交乐山市1项,所有转交事项均于1个工作日完成答复。
分类施策强化保障,确保项目有序复工。2月21日,下发《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全省文旅重点项目复工开工情况的通知》,在科学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同时,分区分类、有力有序指导全省文旅重点项目。截至3月6日,全省重大文旅项目已复工258个,新开工9个,复工开工率39%。同时,3月4日,启动开展第二批文化旅游产业优秀龙头企业评选,以评选带动项目推进,推动疫情后经济转型升级;启动研究制定《四川省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示范城市认定标准和管理办法》和疫情后文旅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指导市(州)文旅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全面提升我省文旅产业竞争力和影响力。
加强对接整合资源 创新基金发挥效能。3月4日,组织召开四川文旅基金工作座谈会,积极加强文旅基金与文旅项目的合作对接。四川文化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四川旅游产业创新发展股权投资基金、四川发展引导基金、川商文旅康养基金及四川旅投股权投资基金等负责人围绕基金定位、发展现状、已投资文旅项目情况以及相关建议等进行深入交流。会上,我厅与几家文旅基金公司共同商定,创新合作机制,推动基金对文旅企业和文旅项目的支持更深入、更见成效。一是以项目为抓手,创新工作对接机制。打破基金公司、主管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每季度开展一次以上文旅项目与基金公司的对接,加强线上线下信息交流,发掘优质文旅项目。二是以服务为重点,创新文旅基金运营机制。文旅基金公司要抓住文旅产业转型升级的机遇,积极探索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运营机制,支持文旅基金加强横向纵向联动,精耕细作,整合资源,做大做强,为四川文旅经济发展助力。三是以人才为驱动,创新基金投入机制。大胆引进,培养专业人才,基金公司要秉持赋能投资、价值投资理念,发现培育一批快速成长的中小微文旅企业。
搭建银政企对接平台 助文旅产业展翅起飞。疫情以来,产业发展处面向全省征集了一批受疫情影响、急需资金支持的文旅企业,并在恳谈对接会上向参会银行发布了第一批四川省拟融资文旅企业名单和项目清单,其中包含小微企业466家、贷款需求18.27亿元,大中型企业58家、贷款需求40.16亿元,全省文化和旅游发展重点项目62个、贷款需求972.83亿元。3月5日,组织召开省金融服务与文旅企业恳谈对接会,商谈金融服务文旅项目应对疫情的具体举措,为文旅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包括银行、文旅企业联盟、行业协会等在内的多家金融机构和企业负责人到场交流,为处于困难时期的文旅企业献计献策,共渡难关。为了更加有效搞好服务,省金融服务与文旅企业恳谈对接会将每季度召开,开通线上文旅项目投融资服务,并通过推动设立文旅支行等措施,加强文旅企业金融服务。与此同时,还将指导省内各市(州)制定金融服务文旅企业的创新政策,加大与银行、基金、券商、投资机构等合作,深入推动“金融服务文旅,产业融合金融”模式的落地落实。
(文化和旅游厅产业发展处党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