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城海关助力企业原产地证“自助打印”
2月20日,成都海关所属锦城海关采取“零接触”办理原产地证的方法,实施原产地证自助打印,为中嘉汽车制造(成都)有限公司出口马来西亚的汽车签发67份中国-东盟自贸协定原产地证书,减免进口国关税 363582美元。
“在这个新冠病毒全国蔓延的特殊时期,为支持我们企业复工复产,锦城海关优化服务举措,提供便捷出证服务,有针对性地做好出口货物原产地证的出具工作。海关老师在线调查收集问题,开通在线预约通道和签证绿色通道,专人专岗一对一指导,加快产地证审核签证流程。” 中嘉汽车制造(成都)有限公司关务经理丁永莲说。
疫情防控期间,锦城海关已为该公司出口瑞士、马来西亚的汽车“远程”签发91份中国-瑞士自贸协定原产地证书,67份中国-东盟自贸协定原产地证书,减免391410美元,企业经办人员足不出户在家自助打印、成功申领原产地证书,保证了公司出口货物顺利清关。
疫情防控期间,为全力保障企业原产地证书签发业务正常运行,锦城海关充分利用“互联网+海关”平台,以及微信、QQ、电话等双向沟通手段,开辟绿色通道,“零接触,沟通无障碍”办理出口原产地业务。从1月23日开始,该关已为企业签发原产地证书596份,检验检疫证书117份,电话、线上、线下咨询超千次,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对出口企业的影响,受到企业好评。
天府新区海关全力保障区外加工贸易企业恢复生产
2月17日,成都海关所属天府新区海关以先建立总担保台账、后补核批流程的应急处理方式,在无需企业人员到场的情况下为两家大型汽车制造企业办理共计2800万元的总担保业务,全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
2020年,成都海关进一步落实“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简政放权,于1月份将仅涉及单一隶属海关的税款总担保办理权限调整下放给隶属海关。在总担保模式下,企业担保进出境的各类货物,由逐票申请并提供担保凭据,改为海关一次汇总核批办理、建立登记台账。在后续通关环节,企业申报后,海关自行核扣担保额度。推广总担保模式、下放管理权限,为川内企业就近向属地海关申请办理总担保业务提供了空间上的便利,缩短了业务办理时间,有利于企业进一步提高运营效率,降低资金占用成本和通关成本,节约了通关时间。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天府新区海关已通过绿色通道快速验放进境口罩84.3万只、橡胶手套100万双、防护服1.7万套,确保防疫物资“零延时”通关;为成都范围内区外加工贸易企业开展企业手册变更、延期、核销的网上快速办理,全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
泸州海关为企业复工复产送来“定心丸”
2月17日,三批共计1097.72吨的进口豌豆运抵港口,泸州海关关员根据布控信息立即联系企业查验并放行,全程作业不到1小时。“平常我们只要申报,泸州海关关员就会主动联系需要查验的企业。现在是特殊时期,泸州海关更是实行线上通关、不见面查验等便利措施。”谈起泸州港货物通关速度之快,成都欣达货运有限公司的仇礼梅自豪地说,“复工复产以来,这已经是我们公司代理申报的第49批货物了,泸州海关都是即报即查即检,甚至还帮我们协调港口吊箱,我们企业对泸州海关的速度很放心!”
为全力保障企业复工复产,确保进出口货物通关“零延时”,泸州海关提前谋划,主动设立海关服务专岗,帮扶企业解决疫情期间物流延迟、滞箱费、口岸查验、担保延期等问题,通过线上申报和预约办公等方式,推进不见面通关、查验等工作,确保企业通关零障碍。同时,通过电话、微信、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企业产能、库存、原料需求以及经营生产情况,第一时间掌握企业复工需求。指定专人协助政府和企业完成184万个口罩、51.64万双手套等防疫物资顺利进口。泸州海关还主动协调港口、货运、卫生除害处理等单位,提前掌握来泸船舶运输情况,并对外贸集装箱进行疫情监测和消毒全覆盖。为辖区企业提供预约通关等个性化服务,给企业复工复产吃下“定心丸”。
“受疫情爆发影响,辖区进出口企业复工复产面临诸多挑战,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对通关、物流等环节的时间和费用更加敏感。为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泸州海关积极探索视频监管和现场查验相结合的新模式,在确保监管有效基础上,尽可能节省企业生产成本和时间”泸州海关副关长邓鹏介绍到“我们协调成都海关技术中心,全力压缩送检样品实验室检测周期,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更多可能。与此同时,针对辖区进出口重点产品,泸州海关利用系统数据开展风险分析,优化人员配置,确保进出口货物管得住、放得快。”
绵阳海关务实举措助推企业有序复工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绵阳海关通过微信、QQ、电话等多种途径,向辖区进出口企业宣传有关政策和便利举措的同时,展开线上调研,收集企业复工复产计划、业务诉求等信息,详细了解企业当前状况和遇到的难题,积极给予帮助。对于有复产复工计划的进出口企业,该关实行“一对一”对口帮扶联系,并采取针对性措施,精准指导企业高效办理海关业务。统筹调配所有关员,要求关员在做好自身防护同时,全力确保并满足企业进出口货物及时顺利通关需求。
为有效阻断新冠病毒传播,绵阳海关充分运用“互联网+海关”模式办理签证通关手续,深受企业好评。针对禾本企业注册地址发生变更,该关按照有关工作要求,先行按企业申请办理相关证书,待疫情结束后再行办理相关注册变更手续。助力“绵阳造”产品走出国门,该关也积极给予全方位支持。当得知上海梅林正广和(绵阳)有限公司有一批罐头需要出口,绵阳海关第一时间派出关员现场实施查验抽样,全力帮助该企业出口货物顺利通关出口。
此外,绵阳海关在支持绵阳重大产业项目建设上,加快了验放进口生产设备和原材料。对于京东方、惠科急需的进口设备、原材料,开辟绿色通道,实施24小时预约通关,做到了快速验放。同时,对四川中和等企业,按照总署相关公告实施了不到场查验。截至2月18日,绵阳海关为企业受理出入境报检业务112批次,出具检验检疫单证18份,办理原产地签证62份,接单放行435批,其中防控物资17批。电话办理咨询等业务50余次;解决企业疫情期间进出口问题20余个。
青白江海关保障中欧班列(成都)稳定开行
为保障木材顺利进口,青白江海关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大力依托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和“互联网+海关”,保障中欧班列(成都)稳定开行,以实际行动服务口岸企业复工复产。通过微信群、短信等平台宣传解析海关总署最新公告政策,开通科长热线答疑解惑,帮助企业用好新政策。推动业务全流程网上快速办理,落实“7×24小时”预约通关,专人专岗审核网上单证,党员干部带头履职,确保通关即办即走。开辟绿色渠道,制定协助方案,保障疫情防控物资、企业复工生产物资即到即检、高效验放。与成都国际铁路港管委会、青白江区国贸局、班列公司等单位积极对接,了解班列开行计划、掌握港区企业复工进度,与场站方等保持信息共享,确保各岗位人手充足,为企业有序复工复产和中欧班列(成都)稳定开行提供坚实的监管通关保障。
自1月1日至2月17日,青白江海关共保障中欧班列(成都)开行198列,其中包括76个木材定制专列,审核进口木材报关单证2216票,总重58131.2吨,体积84765.3立方米,货值9995.7万元。
(成都海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