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脱贫攻坚”,这正是峨边彝族自治县高山村防疫工作的真实写照。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高山村党员干部坚持做到主动作为、冲锋在前,用共产党员担当作为、为民实干的初心使命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紧跟上级部署,防疫工作落实到位。
一级响应以来,感染和死亡病例每天都在刷新,人们谈疫色变,但第一书记和全体党员没有丝毫犹豫,全力投入这场总体战和攻坚战。一是迅速响应,吹响集结号。除夕,原本应该万家团圆,但一级响应的哨声打破了往日的宁静。高山村立即通过微信群组织驻村工作队员、村组干部召开网络会议,传达中央省市县镇防控工作的各项重要部署,并迅速成立应急小组,明确工作分工,启动以摸排、宣传、防控为主线的应急预案,第一时间拉响防疫警报。二是拉网排查、不留死角。1月25日至31日,高山深入开展返乡人员拉网排查工作,白天实施全覆盖分区域排查,晚上便利用网络组织村组干部会商摸排情况,并将全村217户819人进行逐一比对核实,确保不留死角。通过5天的努力,包括56名县外返乡人员在内的全部在村群众活动轨迹梳理清晰,为五级联防工作打下扎实基础。三是营造氛围、强化认识。针对群众防疫意识薄弱,高山村立即发动宣传攻势,开展全覆盖防疫宣传,积极利用宣传标语、“小喇叭”等载体,以“顺口溜”“三句半”等通俗易懂的形式逐点进行宣讲。截至目前,全村投入宣传车2台,制作宣传标语8幅,发放资料400余份,无论在家群众还是未返回群众逐一宣传到位。四是统筹力量、群防群控。疫情防控是一场人民战争,只有全民参与才能赢得最后胜利。驻村工作队积极动员村内党员和村民代表23人充实防疫队伍,进一步细化排查和宣传工作,及时劝离扎堆聚集群众,联动派出所、卫生院等部门严格执行居家隔离工作,积极对接帮扶单位争取防疫物资。截至目前,高山村组织召开防疫工作会5轮,及时劝离人员聚集26场次,争取并投入“84”消毒液、喷雾器等防疫物资价值6000元,全村防控疫情势头积极向好,56名返乡人员全部安全解除居家隔离。
紧跟堡垒建设,树立党员旗帜作用。
建强基层堡垒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工作之一,而防疫工作则是锤炼党支部堡垒作用的重要战场,第一书记徐玉林积极发挥“领头羊”作用,组织全村28名党员成立“高山村共产党员先锋队”,让党旗飘扬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一是冲锋在前。2月的毛坪依旧寒冷,但为坚决杜绝病毒“输入”,高山村党员先锋队背上方便面,联动茶云、长梯等村,昼夜值守“毛杨路”,与病毒赛跑,累计监控体温1000余人次,排查车辆260余台次。二是迎难而上。2月2日,村内一户彝族村民不顾疫情严峻形势,执意邀请亲友50余人举办祭祀活动,收到消息后,工作队立即上报情况,组织共产党员先锋队到场处置,耐心做通了群众工作,及时疏劝离参与人员。2月4日清晨,高山1组某村民母亲去世,周围亲友纷纷准备到场“帮忙”,得知事态严峻,第一书记带领党员先锋队一方面安慰亲属,另一方面劝离群众,并72小时全程值守,确保不发生群体聚集。一级响应以来,高山村党员先锋队妥善处置婚丧宴席、民族祭祀等聚集活动5场次,执行重点隔离监控11人次。通过细致的工作,群众消除了恐慌、看到了战胜希望、感受到了党组织力量,高山村党支部和党员的一抹红色在群众心中牢牢竖起来
紧跟成果巩固,有序推进生产返岗。
2020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小康实现之年,而春耕生产和返岗务工直接关系高山全村脱贫成效。春节以来,高山村围绕产业、增收,全力推进帮扶成果巩固工作。一是全面推进返岗就业。摸排返岗务工人员56名、就业意向人员86名(涉及83个家庭),及时将“东西协作”等招聘、就业信息传达给村民,积极指导村民申办外出健康证明,目前全村已有序返岗就业47人。二是积极实施产业强村。防疫期间围绕“创品牌、建产能”,组织干部群众详细制定高山村2020年度脱贫巩固增收计划,积极对接外部资源和市场,进一步优化生猪、跑山鸡等养殖项目配置,认真细化300亩脆红李、200亩柑橘、400亩小米椒、600生姜等果蔬基地生产技术管理,强力确保全村产业发展做大做强。三是强力推进基础建设。2020年1月高山村6.2公里产业路项目开工,产业路将把高山1200亩偏远荒地变废为宝,对全村发展至关重要。但受疫情影响,年后迟迟没有复工,针对该情况,驻村工作队积极对接镇政府和施工方,及时复工项目,加快推进,确保5月份如期完工。
(峨眉山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