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典型案例>文章页

党建引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汽车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

https://www.scjgdj.gov.cn/  (2025-09-05 11:12:37)    

案例背景

汽车产业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要的支撑性、带动性、引领性产业。2023年,成渝地区汽车产量达329.3万辆、占全国总产量10.9%,产值达8102.9亿元,带动相关制造业产值超3000亿元,建成完整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体系,本地化配套率超过80%,汽车软件、智能网联部件、动力电池、电驱动、热管理等领域发展水平处于全国第一梯队。同时,成渝地区汽车产业发展不充分、不协调问题仍然存在,产业合作还需进一步深化,产业带动力还需进一步增强。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重庆市经济信息委聚焦两地汽车产业发展问题,坚持党建引领、协作联动,共同探索机关党建“第一责任”融入发展“第一要务”新路径新办法,共同谋划实施党建引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汽车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合作项目,聚力打造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先进制造业集群。

主要做法

提升政治站位,融入大局谋划。坚持把汽车产业协同发展摆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大局,加强总体谋划和顶层设计。两部门党组、机关党委、汽车产业处党支部通过理论联学、入企调研、座谈交流、现地教学等形式,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工业化、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等的重要指示精神,激活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的思想动力和责任担当。两部门党组将汽车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作为“双圈”建设“龙头项目”,联合签署《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汽车产业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建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先进制造业与数字经济专项工作组联席会议,制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汽车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实施方案》,同心同向加快推动产业协作和生态共建。

强化党建引领,凝聚力量推动。以两地汽车产业协同发展合作项目为抓手,积极探索机关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新路子。构建重庆市经济信息委汽车工业处党支部、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汽车产业处党支部、广安市经信行业党委3方牵头组织,两地X家整车企业党组织“唱主角”、N家配套企业党组织为重点的“3+X+N”党建共建联席制度,通过整合政府部门、行业组织、企业单位等力量资源和发挥整车制造“链主”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促进头部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深化对接合作。依托两地汽车领域领军企业和重点科研院所,瞄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领域前沿问题和“卡脖子”技术,联合实施重大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

坚持目标导向,注重创新驱动。两地经信部门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始终把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作为工作出发点、落脚点。秉持前瞻视野,激发为先勇气,发挥两地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优势,加快推进低时延高可靠的网联云控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多场景自动驾驶规模化应用,成功申报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多样的驾驶体验。深化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化等手段运用,加快推动川渝省际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桩建设,开展自动驾驶及车路协同示范应用,久久为功推进成渝“氢走廊”“电走廊”“智行走廊”建设,推动实现成渝主要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站全覆盖,共同开展国家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先行区试点。

工作成效

党员队伍进一步历练提高。坚持把汽车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作为检验党员的考场、创先争优的赛场,两地经信部门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紧紧围绕服务高质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在学思践悟中担当作为、奋力争先。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汽车产业处党支部书记被评为省直机关优秀党员,重庆市经济信息委汽车工业处党支部书记被评为市直机关优秀党员,1名党员荣获国家级表彰,两地汽车处在党建考核中连年被评为“优秀”,在绩效考核中多次名列前茅。机关党建融入中心、服务大局的作用更加凸显。

合作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机关党委、行业党委、社会组织党组织与企业党组织整体联动的工作机制逐步建立,行业党建与机关党建有效协同、社会组织与“专精特新”企业同向发力的路子初步蹚出,政府部门、企业单位、社会组织之间沟通、对接、合作的渠道更加顺畅,推动建立汽车产业链供需信息对接平台、汽车产业职教联盟。通过举办2024成渝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整零供采对接等系列活动,有力提升汽车产业本地配套率。

产业发展进一步向上向好。在两地党员干部齐心协力推动下,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创建完成,500余家汽车零部件企业集聚于此,弗迪电池、中创新航、德赛西威、华阳通用等细分领域龙头企业纷纷落户,近300家汽车相关软件企业,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3大总成12大系统56个部件实现全覆盖。经过接续努力,2024年两地汽车产量占全国9.0%,汽车出口累计达150万辆,年均增速34.9%。赛力斯问界M9成为高端豪华车市场“引领者”,销量稳居国内50万元以上豪华车型第一,打破国外品牌市场垄断,创造中国豪华车型销售纪录。

(省委省直机关工委基层组织建设指导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