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背景
综合保税区(以下简称综保区)是开放型经济的重要平台,在发展对外贸易、吸引外商投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川渝两地综保区进出口值分别占四川、重庆进出口总值近六成。其中成都高新综保区、重庆两路果园港综保区形成了全国重要的集成电路产业集群、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业集群,2024年进出口值分别占四川、重庆外贸进出口总值的48%和23.6%。
成都高新综保区、重庆两路果园港综保区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同一园区、不同片区”的空间格局,区内企业跨片区经营、成品料件跨片区调拨的需求十分旺盛,对供应链体系的管理运行效率要求较高,但按照现行保税监管规定,货物跨片区流转需逐票办理申报手续,存在物流效率低、企业经营成本高的堵点难题。
成都海关、重庆海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两地综保区高质量发展为实践抓手,通过建立“组织共建、发展共谋、资源共享、难题共解”的党建协同服务机制,组织党员干部出实招、解难题,在全国海关率先探索实施了综保区“同企跨片”海关监管创新模式,实现了区内各园区之间保税货物24小时高效流转、自行运输、便捷通关。2024年9月,两地海关共同向海关总署申请备案“同企跨片”自贸创新举措,向全国推广。
主要做法
“组织共建”锻造堡垒。在两地海关机关党委的组织推动下,双方自贸区和特殊区域发展处党支部、所属两路寸滩海关党总支与锦城海关党总支分别结对共建,将“同企跨片”创新模式作为共建项目,制定共建计划,明确责任分工,抽调党员骨干组成“党员攻坚小组”,开展实地互访交流、跟班作业,为协同推进“同企跨片”模式创新搭建组织平台。
“发展共谋”凝聚共识。共建党支部广泛开展联合主题党日活动,搭建远程联学“云课堂”,深入联学党的创新理论,先后组织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给红其拉甫海关全体关员的重要回信精神等专题学习,开展西部大开发战略、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形势分析交流会,围绕推动综保区高质量发展23条、推动加工贸易高质量发展12项措施等开展专题业务研讨,有效凝聚了全体党员的思想共识、理论共识。
“资源共享”联动调研。将调查研究作为结对共建计划的重要环节,依托党员攻坚小组,开展政策需求调研,以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形式调研两地企业30余家,全面摸清业务需求底数。结合两地综保区不同的区位条件和系统资源,针对共性难点和个性需求,分别开展可行性分析,形成综合调研报告。开展“关长送政策上门”,实地走访综保区重点企业20余家,“滴灌”助企纾困,最大程度释放海关便企政策效应,推动项目实施。
“难题共解”协同攻坚。共建党支部积极协调园区管理部门、场站管理单位、试点企业、信息服务公司等参与主体,通过电话、腾讯会议、现场座谈等方式先后开展工作推进会、业务讨论会20余次,相互借鉴监管经验,协同完善“同企跨片”业务改革建设方案、业务流程和监管措施。通过辅助系统搭建“同企跨片”申报模块,将4次申报优化为1次,大幅简化申报手续。优化查验流程,建立闭环监管链条,运用电子监管装置建立全流程闭环监管链条,确保跨区流转的保税货物“既放得开,又管得住”,有效降低海关执法风险。
经验启示
探索了跨地域党建引领业务的新模式。通过党建协同推进“同企跨片”创新模式的探索,建立了川渝两地海关深度交流合作平台,实现了从日常业务对接到“党建+业务”全面协作的升级,有效破解了区域壁垒和层级隔阂,形成抓项目、促发展的合力。
完善了两地海关共同支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党建协同创新合作机制。成都海关、重庆海关签署《共同支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合作备忘录》,共同制定了一体畅通国际物流通道等7个方面25项举措,两地海关党委书记共同参加在线访谈回应企业关切,28个基层党组织广泛开展结对联建,共同推动川渝海关合作事项落地落细。
释放了支持企业提速降费的新红利。据区内企业测算,与模式实施前相比,企业跨片区流转的综合费用大幅降低90%,全流程通关时长缩短80%,每年可为园区企业节约通关成本超500万元。企业保税仓储利用率增加约20%,保税仓储效能进一步释放,增强了外贸企业扎根综保区发展的信心和动力。
提升了综保区企业产业布局的灵活度。“同企跨片”创新模式实施后,区内企业可根据自身业务需求,将加工、仓储等功能分置到不同区域,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提高生产效率,综保区产业布局的灵活度显著提升。
降低了保税货物跨片区流转的监管风险。该模式依托智慧监管手段,通过GPS定位、运输路线异常数据预警等技术手段,有效消除了区外在途监管盲区,实现对区内、区外运输的闭环监管,在实现便捷流转的同时降低了监管风险。
(省委省直机关工委基层组织建设指导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