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党建统领川渝住房公积金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新样板

https://www.scjgdj.gov.cn/  (2025-11-07 09:44:31)    

案例背景

2020年以来,川渝两省市将住房公积金事项纳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统筹考虑,有序推进川渝两地住房公积金一体化发展。2024年,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四川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组织成渝两地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联合打造了党建统领“145”工作体系(“1”即共同打造1个党建品牌“小金·成渝通”;“4”即深入实施“党建共建联建、互认互贷互提、共创优质服务、融合改革创新”四大行动;“5”即加快实现“党建联建有质、信息共享有力、业务通办有为、资金融通有效、服务群众有感”五有目标),以高质量机关党建服务保障国家战略走深走实。

主要做法

锚定目标,科学规划项目蓝图。一是高站位领题。川渝两地住建部门坚持把机关党建协同服务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积极开展党建品牌创建。二是精细化破题。川渝两地住房公积金中心坚持问题导向,精心制定党建引领“145”工作体系。两地住建部门联合印发《打造党建引领川渝住房公积金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新样板的实施方案》。三是高质量答题。按照“边创建、边总结、边提高”的思路,建立两地党建联络沟通机制,不断完善创建体系架构和工作载体。

凝聚合力,联合搭建共建平台。一是联合开展系列党建联建主题活动。组织川渝15个公积金中心召开党建工作交流会,学习借鉴双方的先进经验。用好川渝两地红色资源,引导两地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争当先锋。二是搭建毗邻地区结对共建平台。组织川渝毗邻地区党组织开展结对共建,多次联合开展党建联建活动、交流座谈会,发挥党建共建引领作用,促进各项工作融合发展。三是建立党员干部协同培训机制。探索建立川渝两地住房公积金人才共育机制,联合举办党务工作者专题培训班。

打通壁垒,稳步推进融合发展。一是联动推进灵活就业人员缴存试点。聚焦灵活就业人员住房需求,成渝两地党组织积极构建了符合灵活就业人员居住需求的住房公积金保障支持体系。二是凝聚合力加强跨区域资金融通。组织两地党组织通过“党员突击队”等形式,在全国率先试点开展住房公积金资金融通使用,着力解决资金融通难题。三是党建引领赋能数字化建设。推动党建业务深入融合,探索搭建川渝住房公积金信息共享联盟链,推动建立更加紧密的数据共享机制。

践行宗旨,做细做实为民服务。一是联合建立两地缴存人同城化机制。深化川渝两地住房公积金“互认互贷”“互认互提”等事项,积极支持两地缴存人在川渝间购房贷款和提取享受同城待遇。二是合力推进住房公积金政策协同。全面梳理成渝两地公积金业务政策办法,推动政策逐步协同,持续拓展“川渝通办”服务范围。三是协同打造高效跨域服务模式。试点建设跨区域服务标准化示范窗口,严格窗口党员干部服务规范,创新打造窗口联动联建样板。

工作成效

党组织活力不断激发。深入推进川渝两地住房公积金全域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工作大局,四川21个城市公积金中心与重庆公积金中心建立协同发展机制。两地住房公积金系统先后以联席会、结对共建、互派学习等形式开展了15批次共建联建活动,党员干部学习交流380余人次,两地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政治意识不断增强,凝聚力、战斗力显著提升。

党建与业务不断融合。持续强化党建引领作用,在全国率先建立跨省域信息共享平台,96项数据实时“秒级”互通共享,3项数据质量提升经验做法被住建部向全国推广。截至2024年底,为全国提供16条试点做法,吸引49.2万名灵活就业人员参加试点,成渝缴存规模排全国第一。在全国率先试点开展住房公积金资金融通使用,实现1.28亿元资金在不同城市间调剂使用。

群众获得感不断提升。设立川渝住房公积金一体化绿色通道,16项业务“川渝通办”,两地累计异地转移接续6.89万人次、10.96亿元,发放异地贷款11278笔、51.93亿元。在成渝两地4个网点创建“小金·成渝通”优质服务专窗,为两地缴存人提供同城化、标准化服务。在川渝高竹新区设立首个跨省域服务专区,建立36个高频服务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制度。在全国率先跨区域联合立项、联合编制、联合发布、联合应用的公积金服务事项标准——《川渝住房公积金服务事项标准化清单(第一批)》,不断推进川渝两地公积金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

(省委省直机关工委基层组织建设指导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