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协是科技工作者的“娘家”,为科技工作者服务是县科协重要职能职责,近年来,县科协立足我县实际,致力于发现科技人才、储备科技人才、服务于科技人才,竭尽所能,把握机会、创造条件,为科技工作者服务。
一、“建家交友”建设“一家三中心”服务科技工作者
县科协以“建家交友”为主要思路,以“实体‘家’+虚拟‘家’”相结合的方式,为科协服务于科技工作者创造条件。通过“科普中国”组建了平武县科普信息员群,140人在线交流,全县784人注册了“科普中国信息员”,传播科学知识。依托“天府科技云”,邀请广大科技工作者注册认证,从平台5月30日正式上线至今,我县已注册用户5000余人,其中科技工作者1356名,科技志愿者109名,科普工作者429名,虽然是虚拟的,但终归有了统一的“归宿”。 2020年,县科协依托“天府科技云”服务中心建设,建成“天府科技云服务中心+科创服务中心+科技志愿服务中心+科技工作者之家”多功能的 “一家三中心”服务阵地,建成了真正的“科技工作者之家”。
二、“我搭台你唱戏”服务科技工作者践行科技为民
县科协以“我搭台你唱戏”为工作思路,以“搭建平台+指导支持”为主要措施,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于人民群众创造条件。近两年,平武县以“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双创活动周”“全国科普日”活动等重要纪念日为节点,组织科技志愿者、社区科普大学、学科学术专家学者以及全民科学素质成员单位,广泛开展了“科普赶场”、科普示范基地检查指导、毛叶山桐子嫁接技术交流、学会学术交流、实战演练、新时代文明实践科普活动、“党员+科技”双志愿服务活动、科普“六进”活动( 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村社、进院落、进农家),集中或分散开展了急救知识、食品安全、禁毒、防邪、传染病的预防和防灾减灾应急演练以及种养殖培训、自然教育近100余场,共计41家全民科学素质成员单位和20个乡镇,发放科普资料8万余份,受益群众50000余人次。
三、“发现+吸纳+激励+团结”广聚科技人才
一是才库广聚人才。近年来,县科协努力建立了两个人才库:科技人才库+社区科普大学师资库。从数据来看,自主申报,效果甚微,入库人才很少,入库不积极,从类别来看,不够完善。2020年,县科协改变方法,发现人才,主动联系,邀请入库,保证了人才的质量。2020年,县科协通过社区科普大学建立了县级师资库,同时鼓励乡镇、社区积极挖掘和发现当地的人才,建立建立县乡社区三级人才库。二是比赛争优发现人才。近年来,县科协通过省市举办的乡土人才大赛,推荐赵兴蓉、徐大强、柳长学、李芯锐、邹丽莎参加,取得了金银铜奖好成绩。通过参加第35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天府科技云”首届科学传播大赛,洪伟、邹金霞脱颖而出,成为青少年科技创新优秀辅导人才。通过“最美科技志愿者”的评选,涌现出梁君、李绍群、张玉波、吴秀兰、宋宏等一大批省市“最美科技工作者”和优秀科技志愿者。三是表扬先进激励人才。2019年,报经县委组织部,洪伟、张玉波作为科技人才予以慰问。2020年科技活动周暨5.30科技工作者日,县科协表扬了第35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成果60件,优秀科技辅导员12人,绵阳市第四届机器人创客大赛获奖者6名,最美科技工作者10人、应急科普先进个人24人,对我县科技工作者献上了一份浓重的厚礼,刷足了科技工作者的光荣感、使命感。四是建队伍团结人才。近两年,平武县先后建立“乡镇+部门+协会”三位一体的科技志愿服务队伍42只,将“科技三长”全部纳入队伍,由单位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任队长,持续开展“党员志愿服务队+科普志愿服务队”双服务活动,有旗帜、有标志、有组织,为科技工作者提供提供了组织保障。建立科普基地25个,涉及教育、农旅、种养、生态环保等,为科技工作者研究交流提供了阵地保障。成立社区科普大学5所(试点),聘请科技志愿授课老师19名,为科技志愿服务者发挥能量提供了阵地。为吸纳和留住高端人才,与猫熊谷家庭农场签约,建立了“博士工作站”1个,入驻博士1人,在平武期间取得专利2项。
(平武县科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