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泸州市委老干部局、市关工委办公室聚焦“民心守护工程”,以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为重点,着力实施“六大”关爱行动,全力推进立德树人、助弱帮困、固本强基三项重点工作。
红色基因浸润行动。创新开展“老少同声颂党恩·携手奋进新征程”“青少年党史学习月”等主题活动,车盛寅等221名“五老”志愿者常年开展红色教育,通过讲好红色故事、诵读红色经典、传唱红色歌曲、观看红色电影、参观红色基地、走访红色榜样等多种形式,每年开展红色教育活动1000场次以上,受众学生达30万人次。
爱国情怀厚植行动。每年开展“新时代好少年·强国有我”主题教育读书活动,159名“五老”志愿者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家乡发展史,教育引导青少年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推进“三爱”教育,组织开展“学习新思想,争做接班人”“学党的二十大精神·展泸州四十年风采”等主题宣讲活动,引导青少年做有家国情怀的新时代奋斗者。
法治信仰播种行动。深入开展“关爱明天、普法先行”活动,109名熟悉法律的老同志通过法治宣讲、模拟法庭、案例解读等形式,每年开展普法活动300余场次。与政法系统举办“法治护航青春 关爱伴我成长”法律知识竞赛、“泸法麒麟杯”法治征文比赛、“纳爱杯”学法演讲比赛、“无毒少年·护航成长”泸渝禁毒书画联展等活动,拍摄《盲夏》《噩梦》《光影青春》等法治微电影,编印《法治阳光温暖你我》《法润朝阳》等法治书籍。
优秀文化滋养行动。积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163名“五老”志愿者参与的诗词、书画、音乐、非遗等主题宣讲逾400场,举办“喜迎党的二十大·墨动酒城颂党恩”青少年学生硬笔书法大赛等活动,引导青少年弘扬文明新风、传承优秀文化。市关工委艺术团将优秀传统文化编排成小品、歌舞、情景剧、音乐快板、诗朗诵等艺术节目,每年深入校园、乡村、社区开展公益巡演100场次以上。
家德家风弘扬行动。组织130名优秀“五老”和优秀家长现身说法,每年开展家德家风教育宣讲200场以上。在全省率先编写出《家庭教育通识教程(幼儿版、小学版和初中版)》,向全市1955所中小学校、幼儿园免费捐赠3万余册。制作家长学校家教微课视频150节,通过泸州智慧教育云平台推送给全市学生家长,让150余万家长利用手机视频学习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
助弱帮困温暖行动。坚持实施“朝阳工程”“特困救助”“暖冬行动”等关爱品牌项目,支出救助资金3350万元,直接受益青少年40余万人次。深入推进“两手牵小手”结对关爱活动,引导4100余名“五老”志愿者和2300余名企业爱心人士与5000余名困境青少年结成帮扶对子,持续传递党委政府、社会各界的爱心和温暖。
(泸州市委老干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