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受扶县到乡村振兴先进地区考察学习是省直部门定点帮扶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近日,省委政研室定点帮扶工作队组织南部县委组织部、县农业农村局等部门有关负责同志一行,前往崇州市考察学习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做法,对照先进学经验、谋发展,加快推进乡村振兴。
考察学习的第一站是隆兴镇梁景村。梁景村依托百年白酒酿造特色资源,发掘历史文化,推动农商文旅融合发展,用“生态经济”做强集体经济。考察组一行先后参观了天府酒村数字乡村运营中心、崇阳酒厂等,详细了解了梁景村以“清代老窖池群”为中心,依托白酒龙头生产企业,打造“天府酒村”文创品牌,持续深化“1+1+N”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的相关做法。在问及如何拓宽白酒销路时,村党总支书记张建军介绍到,梁景村联合11家本土白酒企业建立天府酒业联盟,抱团发展,有效提高了白酒产品质量、拓宽销售渠道。酒产业壮大了,村民腰包也更鼓了,产业带动集体经济发展可感可及。
白头镇五星村从贫困村到示范村的“蝶变”同样可感可及。该村10年前还是成都市第二轮第一批相对贫困村,如今已是“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四川省乡村振兴示范村”。考察组行走在大地景观里,仔细聆听镇干部刘晶介绍五星村的“逆袭”密码:2010年,针对传统种植收入低、劳动力外流、农田闲置等状况,五星村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将分散的土地集约并建成1500亩高标准农田,全力发展现代农业;政府按照“景农一体、产村相融”的规划定位,统一建设川西民居风格的新房,通过科学规划既改善了村民居住环境,也为发展二三产业打下良好基础。考察组一行详细了解了该村村民当“股东”的做法,即把农业职业经理人请进来,合作社社员入股育秧中心、烘储中心、加工中心、实训中心,大力发展认养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等创意农业,使得村民共享集体经济收益分红。
在道明镇竹艺村,考察组一行参观了竹编博物馆、三径书院、遵生小院、竹里等,仔细了解该村遵循“多改少拆”理念、探索传统村落有机更新的“五原”做法,即最大程度地保护原生态、留下原住民、保留原住房、尊重原产权、使用原材料。竹艺村驻村干部夏镭介绍到,村子坚持“非遗+旅游”发展模式,培育耕读研学、餐饮民宿等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新业态;集体经济实践方面,通过整合闲置房屋、停车空间等资源要素,发挥联合社引“大资本”、育“村集体”、带“小资金”功能,实践平台经营、资本合作、资产经营3种经营模式。经过深耕细作,竹编产业逐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不断增长,村民人均每年也增收1.2万元到1.5万元。
考察组成员一路学习、一路交流、一路思考,切身感受到崇州创新搞活村集体经济的浓厚氛围,纷纷表示要把崇州经验做法带回去,结合实际、创新运用,推动南部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焕发新面貌。
(省委政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