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加强农村生态环境管理人才培养,助力乡村人才振兴和生态振兴。近期,生态环境厅组织定点帮扶县(松潘县)生态环境等部门有关人员,定点帮扶村所在乡镇分管负责人、村委会主任、驻村干部和第一书记等共计10余人,参加在广元苍溪举办的乡村环保人才振兴培训班。
培训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及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邀请国家、省内领导和知名专家讲授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并开展实地观摩和经验交流发言。
此次培训旨在促进定点帮扶松潘县参训人员从党的科学理论中悟规律、明方向、学方法、增智慧,把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看家本领学到手,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一是同频共振,提升政治能力。牢牢把握“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业务性很强的政治工作”的定位,坚持把提升政治能力置于能力建设的首要位置,不断锤炼去伪存真、提纲挈领的政治判断力,一叶知秋、见微知著的政治领悟力和如身使臂、如臂使指的政治执行力,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扛起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的政治责任。二是勤学不倦,提升思维能力。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作为解决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总钥匙”,认真践行“六个必须坚持”,心中始终装着人民群众,坚定不移落实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要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问题导向、攻坚克难,努力改善农业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不断增强广大农民群众在乡村振兴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三要为民履职,提升实践能力。深刻领会“千万工程”所蕴含的理念方法和经验启示,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先进典型中启迪智慧,坚持从实际出发,按照“尊重习俗,因地制宜,经济实用,利用为先”的原则,持续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建设,创新探索适用于不同地区、不同利用途径的资源化利用模式。坚持分类施策、统筹协调,系统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黑臭水体整治、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地下水污染防治等工作,不断破解矛盾瓶颈,续写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新篇章。
(生态环境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