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党建快讯头条>文章页

天府巾帼心向党 治蜀兴川建新功
过去五年 四川妇女儿童事业实现新跨越迎来新发展

https://www.scjgdj.gov.cn/  (2023-09-26 09:03:35)    

“从2021年开始,我连续三年参加县妇联组织的彝绣培训,学会了刺绣,挣到了钱,还能照顾老人和孩子……”在凉山州越西县妇联最近开展的彝绣技能提升培训及普通话推广运用培训班上,绣娘曲木阿作莫高兴地说。

用巧手编织、用针尖耕耘,绣出心中的梦想与希望……在凉山州“树新风促振兴”暨妇女儿童关爱提升三年行动中,当地绣娘们利用刺绣编织实现居家灵活就业的实践,是四川广大妇女发扬“四自”精神,拼搏实干、奋斗建功的生动缩影。

过去五年,在省委和全国妇联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各级妇联组织紧紧聚焦中心大局,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团结动员全省广大妇女做伟大事业的建设者、文明风尚的倡导者、敢于追梦的奋斗者,四川妇女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全省妇联工作实现新跨越。

1各级党委政府重视支持妇女工作 全省妇女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鼓励支持妇女创新创业、逐步提高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的妇女比例……”2021年底,省政府印发《四川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和《四川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对未来十年四川加强妇女儿童权益保护作出顶层设计,关注女性充分就业。

拓宽妇女就业创业渠道,助力妇女增收致富,一直是全省妇联系统的重点工作。过去五年,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倾情关怀、大力支持下,妇女发展环境得到持续优化改善,四川妇女事业在各个领域取得新的成就,全省妇女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省委、省政府始终将妇女事业和妇联工作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推进,四川省“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设立“促进妇女全面发展”专章,提出明确的发展目标和保障措施。接续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稳步推进妇女儿童事业发展。高标准新建四川省妇女儿童中心,将“儿童之家”建设、适龄农村妇女“两癌”免费筛查、0—3岁托幼托育服务等一大批直接惠及妇女儿童和广大家庭的项目纳入民生实事兜底保障,有力推动了妇女事业在各个领域取得新的成就。全省妇女的健康状况得到极大改善,女性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80.93岁;妇女受教育程度显著提升,妇女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妇女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程度更加深入;妇女政治参与范围更加广泛。

过去五年,全省广大妇女牢记嘱托、奋勇前进,妇女发展和进步在治蜀兴川事业全局中得到充分彰显,四川妇女用智慧和汗水为“半边天”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全省广大妇女大力发扬“四自”精神,充分发挥“两个独特作用”,积极投身高质量发展,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充分发挥“半边天”作用。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第一线不畏艰险、勇挑重担,在科技创新、经济建设主战场攻坚破难、勇攀高峰,在传承优良家风、弘扬文明新风中以身作则、引领风尚,在国际赛事、大运会赛场上不惧强手、奋力拼搏,在参政议政、基层治理中主动作为、贡献智慧。

五年来,全省涌现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成都大运会冠军、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等一批女性先进典型,她们同奋斗在各行各业的妇女一道,以爱党爱国、崇德向善、敬业奉献、攻坚克难的实际行动,充分彰显了坚定不移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生动诠释了新时代“妇女能顶半边天”的丰富内涵,以实干和担当铸就了无愧于时代的丰功伟绩。

2思想政治引领更有效 引领全省妇女同胞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巾帼同心永远跟党走。致敬所有参与祖国建设的女性同胞!”2023年1月28日,遂宁市消防救援支队工作人员唐欢快速敲击键盘,写下自己的所思所悟,创作成征文《学思践悟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新思潮中奋楫前行》,然后发送至川观新闻征稿邮箱。

为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落实,去年底到今年4月,四川省妇女联合会(以下简称“省妇联”)联合川观新闻客户端,面向全省各级妇联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妇女组织及广大妇女群众,特别推出“巾帼心向党·奋进新征程”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巾帼大学习答题挑战赛和征文活动,历时4个月,以党的创新理论为引领,凝聚起巾帼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力量。

作为党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纽带,过去五年,省妇联高举旗帜、把正方向,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把思想政治引领贯穿于妇女儿童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带领广大妇女同胞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坚持打造“天府巾帼大讲堂”品牌,线上线下大力开展“巾帼大学习”“巾帼大宣讲”活动7.7万余场次,覆盖4400余万人次,全方位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把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工作重点,以“巾帼心向党·奋进新征程”为主题,接力开展系列活动2万余场次;成功创建7个全国妇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42个全国文明实践巾帼志愿“阳光站”,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讲好中国故事。坚持用榜样力量激励前行,把选树、宣传妇女先进典型作为重要抓手,各级妇联在各行各业培养选树“三八红旗手”“巾帼建功标兵”2.9万余名,为全省妇女树立奋进标杆,有力激发广大妇女奋斗建功的内生动力。

3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全省妇联工作实现新突破取得新进步

9月13日,由省妇联等部门主办的“巾帼护航 职等你来——2023年女大学生专场招聘系列活动”走进四川农业大学。招聘会集结了近30家企业,现场提供就业岗位100余个,吸引了约300名女大学生应聘。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开展女大学生专场招聘系列活动,是各级妇联组织主动服务中心大局,促进女大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具体行动。

过去五年,全省各级妇联忠诚履职、拼搏实干,妇联工作迈上新台阶。全省各级妇联组织认真履行引领、服务、联系妇女职责,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各项工作更加聚焦中心大局、更加贴近妇女家庭,妇联事业在各领域实现新的突破、取得新的进步。

围绕中心、主动作为,各级妇联组织服务全省工作大局更加有力。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主战场,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巾帼脱贫示范基地、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居家灵活就业示范基地1822个,开展农村妇女技能培训1.5万余期、覆盖100万余人,帮助66.6万余名农村妇女就业增收,“妈妈岗”、巾帼工坊、巾帼创意集市等乡村振兴巾帼品牌持续赋能,最美民宿女主人、乡村巧手女工匠、粮食生产女能手等一大批乡村女能人脱颖而出。连续实施“树新风助脱贫”巾帼行动计划和“树新风促振兴”暨妇女儿童关爱提升三年行动,积极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建设科技强省前沿,积极推动相关部门出台支持女科技人才成长发展的政策,开展“巾帼科技助农直通车”活动,为2.1万人次提供助农、助企、助医等服务,女性在科技创新中的积极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主阵地,深入实施“春蕾绽放”女大学生创业微计划、“千里巡诊 助力天府创女”等项目,建立女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就业巾帼导师志愿服务队,为32.8万人次妇女提供创业就业服务。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大舞台,围绕七大领域开展川渝巾帼系列交流活动172场次,川渝姐妹有力助推两地在经贸、社会、文化等各领域的深度合作。

过去五年,全省妇联组织立足职能、发挥优势,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更加深入。五年来,我省家庭家教家风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县级以上“寻找最美家庭”、评选五好家庭3.8万户,举办家教家风主题巡展、家风故事巡讲等5000场次,先进家庭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更加彰显,以好家风带好社风取得明显成效。坚持以更实举措深化家庭教育,举办家庭教育宣传周、家庭教育研讨会等,大力营造科学教子的良好社会氛围;深入实施家庭教育五年规划,充分发挥2.8万所家长学校、488个家风家教创新实践基地和网络新媒体平台作用,线上线下举办“书香飘万家——家庭亲子阅读”等活动,积极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建成省级巾帼家政服务大数据平台,开展巾帼家政标准化建设,服务家庭的能力进一步加强。

全省妇女维权关爱服务更加到位。各级妇联组织坚持在法治化轨道内推进维权工作,积极推动《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实施办法》等与妇女权益相关的法律法规修订、执法调研、监督检查,打造“天府小妹微普法”等普法维权品牌,面向1000余万名妇女开展普法宣传,广大妇女知法守纪、用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不断提高。全省已建立妇女儿童维权(家事)法庭、反家暴报警点、妇女儿童维权站(点)、婚姻家庭纠纷调解机构等3.5万余个,组建“巾帼维权智囊团”“法律援助队”等近3万个(支),排查化解婚姻家庭矛盾纠纷9.3万件,为57万名妇女提供法律援助。坚持在常态化服务中关爱妇女儿童,40万名巾帼志愿者活跃在城乡村社、妇女儿童身边,投入资金2.2亿元,深入实施关爱青少年身心健康、单亲母亲帮扶等妇女儿童关爱实事十项,救助1.8万余名“两癌”患病妇女,“回家行动”惠及17.5万余户返乡女性农民工家庭,寒暑假儿童关爱服务“四送”活动让300万余名家长儿童受益,“春蕾计划”为5.8万名女童提供助学帮助,党的关怀更加精准地传递到妇女儿童身边。

五年来,通过党建引领、开拓进取,全省各级妇联改革建设更加扎实。坚持“党建带妇建”,从严落实党建主体责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进一步形成。坚持抓基层打基础,深入实施“破难行动”,在高校、机关和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等建立妇联组织2万余个,在村(社区)、新领域建设妇女微家1万余个,吸纳团体会员2.2万余个,妇联工作触角不断延伸。坚持抓队伍促发展,建立妇女工作专家智库、家庭工作专家智库;完成村(社区)妇联换届工作,100%的村(社区)妇联主席进入“两委”;深入实施“基层妇联领头雁行动计划”等,分层分类、线上线下举办各级各类培训班6300余期,培训基层妇联干部和执委4.7万余人次,推广建立村(社区)妇联执委与网格员双向任职机制,建立健全执委作用发挥、激励保障、动态调整机制,40万余名执委活跃在基层一线、服务在妇女群众身边,有力夯实了党执政的妇女群众基础。

(《四川日报》2023年09月26日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