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党建快讯头条>文章页

农业农村厅调研组集中精力和时间解剖永丰村案例
寻找四川农业高质量发展密码

https://www.scjgdj.gov.cn/  (2023-07-07 08:12:48)    

“高标准农田是怎么建成的?”“流转后的土地如何确保继续种粮?”“种粮农户的收益咋增加?”……日前,农业农村厅调研组抵达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后,向村干部提出一连串问题。

集中精力和时间在永丰村开展调研,是农业农村厅党组反复研究的结果。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启动后,聚焦如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农业农村厅党组明确“解剖麻雀、举一反三”的调研思路。

农业农村厅调研组计划用三天时间寻找推动工作的做法、经验和启示。来到永丰村,调研组通过与当地农业农村部门负责人、村支部书记、有关专家、种植大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分层分类开展座谈。

两个措施,守牢建好产粮宝地

调研当日,调研组在村委会等了半个小时,才等到巡田归来的李雪平。去年7月,永丰村党委书记、村主任李雪平就有了新身份:永丰村村级田长。调研组与他的交谈,从“守牢建好产粮宝地”这个话题展开。

“我们主要采取了两个措施,第一个是守牢耕地红线,第二个是集中连片建好高标准农田。”李雪平介绍,目前永丰村高标准农田数量占全村总耕地面积的51%,是全省为数不多的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和全程机械化产粮村。去年,在极端高温天气“烤”验下,全村秋粮亩均产量711公斤、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李雪平解释,守牢耕地红线重点是落实田长制要求,组建村级农田巡护队,遏制破坏耕地现象。同时,逐户签订农田保护责任书,充分调动农户护田的积极性。这些举措,让全村农田面积实现稳步增长。去年以来,全村通过腾退低产低效园地等方式,新增耕地239.49亩。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方面,主要方法是“上下联动”。对上,主动对接当地水利、农业农村等业务主管部门,实现高标准农田等涉农项目资金打捆使用;对下,摸清农户意愿,制定高标准农田建设先后顺序,配套发动农户采取置换等方式消除零星分布的地块,实现“建一块、成一块”。

复合种植,土地亩均产值增加

走访中,调研组了解到两个数据:今年永丰村土地流转率超过96%、水稻种植面积为5760亩,均创历史新高。如何解读这一现象?

调研中,调研组遇到了正在给秧苗施返青肥的王元威。这位永丰村的种粮大户介绍,今年自己流转的3500亩农田全部种上了水稻。

“除了种粮本身有赚头,还有合同约定有要求等因素。”王元威说,在签订土地流转协议时,永丰村两委派出专人、请来律师,在土地用途一项上专门加了“大春必须种粮”条款。

最后一个关于“如何挣钱”的问题,调研组也找到了答案。在座谈中村民们介绍,去年开始,当地推广“稻—菜”“稻—药(中药材)”等粮经复合种植模式,土地亩均产值增至9000余元。

“抓住田、粮、钱3个关键,实现耕地不减少、种粮能赚钱。”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三天时间里,大家弄懂了永丰村为何成为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的先行区、核心样板区的原因,找到更好地开展全省有关工作的启示。

(《四川日报》2023年07月07日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