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中省民族宗教委认真贯彻“深、实、细、准、效”要求,聚焦“民族工作主线、民族地区发展、少数民族需求”抓调研。
一是聚焦民族工作主线调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调研中我委精准选题、主要领导牵头,聚焦“推动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更好融入四川现代化建设全局实践路径研究”,把准新时代民族工作新情况新问题,紧盯个别地区、个别人员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认识有差距,对共同性和差异性把握不准,对工作的内涵和外延理解有偏差等问题开展调研。通过调研探索有效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形成对策建议,更好地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二是聚焦民族地区发展调研。“没有民族地区的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和现代化。”我省有3个自治州、4个自治县和16个少数民族待遇县,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第二大藏族聚居区和全国唯一的羌族聚居区。调研中我委始终瞄准民族地区与全省其他地区同步实现现代化这一远景目标,精准确定调研课题,聚焦“推动新时代民族村寨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与建议”,由班子成分别牵头,通过深入高原牧区、凉山彝区和少数民族群众聚居区深入调研,有效破解当前我省民族地区交通、能源及通信等基础设施滞后;经济比较落后,缺乏发展资金;教育质量落后,专业人才不足;科技水平不高,科技创新能力弱;现代服务业落后,居民消费水平低等问题和短板。通过调研探索民族地区立足资源禀赋、发展条件、比较优势等实际,进一步找准把握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切入点和发力点。
三是聚焦少数民族群众需求调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个民族也不能少”。我省是民族大省,少数民族人口568.8万人,每年有500多万人次流动少数民族,调研中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取向,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人民的首创精神,始终着眼少数民族群众需求,深入到少数民族群众中,向少数民族群众真心问需、虚心问计,激励各族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内生动力,真正解决少数民族群众的困难问题,发挥“五老”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帮助解决两县学生实际困难,探索在民族地区资金投放、项目选择、产业规划等方面的精准度,努力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省民族宗教委机关党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