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宜宾市委市直机关工委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精心打造“机关党员干部课堂”学习品牌,持续在课程设置、教学要素、机制保障上深耕细作,有效提升机关党员干部政治素养和综合能力,为推动宜宾市机关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贡献强大力量。
紧盯需求“定菜单”,打造“定制化”课程。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推动教学供给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一是深入调研掌握需求。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交流、个别访谈等多种形式,广泛征集市直各部门(单位)党员干部的学习需求和意见建议,建立“需求清单”,动态掌握干部知识结构、能力短板和履职需要,为精准施教奠定坚实基础。二是科学设计教学内容。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城乡融合发展、应急处突能力提升等重大战略部署和干部普遍存在的知识弱项、经验盲区,量身定制系列专题课程,确保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三是贯通干部成长周期。着眼机关党员干部成长全周期,着眼新发展党员、青年党员、新任党支部书记等。构建与之匹配的递进式、系统化课程体系,推动学习从“零散化补给”向“体系化赋能”转变,助力干部实现可持续成长,实现“系统滋养”。
精准赋能“强要素”,构建“复合型”课堂。积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着力优化师资、形式与载体等教学要素,增强课堂的吸引力与针对性。一是健全“多元优质”教学师资。建立动态开放的立体化师资库,在整合党政领导、业务骨干、先进典型等优质师资的基础上,广泛吸纳产业发展、营商环境、心理健康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二是创新“交流互动”教学模式。推行问答点评、情景模拟、专题研讨、经验交流等互动式教学方法,变“被动听讲”为“主动参与”,激发机关党员干部深度思考与思维碰撞。三是打造“学用结合”教学场景。紧扣宜宾发展实际,通过“案例教学+政策解读+难点剖析”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将真实工作场景融入课堂,增强学习直观性和实效性。
常态长效“健机制”,完善“闭环式”管理。致力于推动学习从“软任务”变为“硬约束”,建立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工作机制。一是健全组织保障机制。联合市委宣传部、市委讲师团等部门(单位),定期研究课程规划、协调教学资源、解决实际问题,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二是完善考核管理机制。对各单位(部门)党员干部参学情况进行全过程考勤记录,并明确将其纳入机关党建工作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实行定期通报制度,压紧压实学习责任,确保学习任务有效落实。三是强化成果运用机制。注重引导党员干部将学习成果运用于实际工作,通过组织专题调研、开展岗位练兵、评选优秀案例等实践平台,形成“学习-实践-再学习”的良性循环。
截至目前,宜宾市“机关党员干部课堂”已持续举办45期,成为市直机关党员干部提升政治能力、增强履职本领的重要平台,接下来,市委市直机关工委将进一步深化“机关党员干部课堂”品牌建设,在教学内容、方式方法、成果转化等方面持续发力,努力打造更具特色、更富实效的学习平台,切实将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宜宾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宜宾市委市直机关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