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阐发大义 让“小人物”折射“大主题”
建强“草根名嘴”队。结合森林草原防火、健康义诊、法治宣传等内容,由基层党组织书记、乡村文艺工作者、致富代表等组成“马背宣讲团”,深入远牧点组织开展“菜单式”宣讲,由“我讲你听”变“你需我供”,常态化开展政策宣讲、帮扶服务,走访群众1.2万余人,为民办实事1500余件,打通基层宣讲的“最后一公里”,坚持用“小切口”折射“大主题”。建强“劳模典型”队。立足群众语言环境,打破晦涩表述,通过拍摄《我和我的支部》《欠“理”一句再见》等正面典型宣传片,用群众通俗易懂的语言来组织宣传内容,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改进宣传风格,把党的政策讲清楚,把党的理论讲明白。建强“志愿服务”队。以“石榴籽”服务工作为载体,通过“理论+志愿服务”的方式,切实促进“干部+宣讲+服务”三融合,围绕网络安全、森林草原防灭火、乡村振兴、生态环保、安全生产等重点工作,截止目前全县3200余干部开展入户宣讲6800余场次,解决农牧民需求1200余条,把宣讲内容变成群众听得懂的“明白话”“家常话”,让大家听得懂、坐得住、乐意听,真正把党的“好声音”传递到基层群众的心坎上。
感观深入生活 让“小活动”传递“大声音”
选准宣讲时机。针对群众召集难、集中宣讲难等问题,理塘县有效利用传统节日、虫草松茸采集节点及群众农闲时节,通过群众会、坝坝会、党员大会等时机开展理论宣讲,做到“逢时必宣讲、逢节必宣讲、逢会必宣讲”,让宣讲讲在日常、讲在平常、讲在经常。创新宣讲形式。通过举办“千人齐唱红歌”“民族团结篮球杯”“八一赛马节”等活动,着眼于受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分析受众的知识结构和接收能力,今年来共举办各类活动50余场次,把党的创新理论所宣传讲的与群众想听的生动结合起来,变“生硬灌输”为“润物无声”。丰富宣讲内容。紧紧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主题主线,充分调动理论宣讲队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用大白话、大实话来解疑释惑,用讲故事、谈心的方式来阐道明理,激发民众爱国热情,走好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的群众路线。实现宣传党的创新理论既要“顶天”有高度,又要“立地”接地气。
传统走向现代 让“小平台”释放“大能量”
用好“云端”阵地。为扎实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宣传入脑入心,理塘县探索运用“互联网+”创新党建工作模式,通过“有声党建”“党建工作云手册”“智慧党建”“微信公众号”“抖音”等“云”平台,拓宽党的创新理论宣传载体,实现深度细致“云”学习,随时随地“码”上听,使党的创新理论宣传更加“声”动。用强“基层”阵地。进一步发挥党群服务中心的中心枢纽功能,依托阵地资源,通过村级大喇叭、图书阅览室、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平台,开展送学上门、送技下乡等活动,开展送学上门760余次、“送技”下乡130余次,既宣传党的各项惠民政策、宣讲身边好人好事,又传授生产养殖等技术,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始终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用活“红色品牌”。立足理塘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坚持把红色资源作为党性教育的“活教材”,统筹县域红色遗址遗迹、党史人物活动地、红色人物故居等,着力打造党员党性教育“红色”品牌,建成“培训+参观+体验+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红色教育基地。截止目前共吸引300多个党组织开展红色教育活动。同时打造了集“红色教育、廉政教育、党务培训、组织生活、产业赋能”为一体的“理塘县开放式组织生活基地”和康巴社区组织生活馆,充分展现了党内组织生活从萌芽到成熟、从无序到规范的整体过程,让党员在“实景”“实境”中了解和学习党的创新理论。
(甘孜州理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