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阿坝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关心下一代工作重要指示和民族工作系列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关工委和四川省关工委工作部署安排,团结教育广大青少年听党话、跟党走,各族青少年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净土阿坝”时时处处上演着老少同行、团结一心的好故事。
守正创新,打造青少年红色教育阵地升级版。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和四川省委涉藏工作部署,创新“四级联创”“五同”工作机制,2019年成功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颁布实施《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色资源保护传承条例》,统筹整合涉农、涉藏、涉旅、帮扶等资金30亿元,开展红军长征村、长征历史步道、红色交通、文物保护利用、纪念场馆提升改造等建设,先后培育红色教育基地17个、青少年社会实践教育基地24个、打造33个红军长征村。围绕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设立“5·12”汶川特大地震映秀震中纪念馆,并创建为全国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累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1000余场,服务全国各地青少年70万人次。聚焦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在小金县建成全国红军小学—“夹金山红军小学”,在茂县成立“吴爷爷工作室”,在全州13个县(市)建立“格桑梅朵”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为各地青少年提供“菜单式”研学题材。
凝心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把保护和传承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手段,深入实施“红色五老”培育工程,动员1.5万余名“五老”志愿者投身关心下一代事业,成立“雪山草地五老宣讲团”14支,常态开展“五老讲党史”“五老讲革命故事”等活动,增强广大青少年历史自觉和文化自信。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有机结合,动员和吸纳有专长、有热情的“五老”非遗传承人,深入开展“藏羌非遗文化进校园”“孝善和俭”道德传扬等活动,通过创作红色歌曲,编演红色舞蹈,打造红色文创产品等,推动传承红色文化与非遗文化有机结合。在全州552所学校全覆盖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活动,通过“老少结对”“小手拉大手”,推动“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思想更加深入人心。
并肩携手,促进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以东西部协作为平台,组织全州65名家庭经济较困难且品学兼优的学生赴温州开展“新长征”主题夏令营活动;组织200余名农民工家庭留守儿童赴北京、上海等地参加红色之旅夏令营活动;640余名阿坝州和浙江省的学生通过线上认识并完成“一对一”结对,各族青少年通过“手拉手”书信视频交流、地方特色礼物互赠等,开启了一扇相互认识了解各自民族文化与地域风情的大门。以省内对口帮扶为载体,积极构建“校联体”,通过互派优秀青年教师挂职锻炼、各族学生合校混班混宿等,促进各民族学生互学共融、共同成长。与成都市都江堰市建立“古堰金秋·阿坝情”党建联建新模式,引导老同志在驻地开展宣传、宣讲等青少年教育活动,展现出各民族“一家亲”的和谐景象。依托丰富的藏羌文化资源,广泛开展重走一段长征路、学唱一首红歌、学跳一曲藏羌锅庄、学会一句藏语羌语等青少年夏令营“七个一”活动,全州各族青少年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相拥,像酥油糌粑一样越揉越紧。
(阿坝州委老干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