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巴中市针对“一把手”监管难度大、关键岗位风险隐患多、年轻干部免疫力较低等问题,按照“主体聚焦、全域覆盖、抓早抓小、简便易行”原则,成体系、差异化制定了加强“一把手”、关键岗位干部和年轻干部“三类重点群体”组织监督“十条措施”,有效强化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
紧扣监督主线,分类施策推动责任归位。坚持不另起炉灶、不另搞一套、不给基层增加额外负担,分类明确“三类重点群体”监督重点,推动严管与厚爱深度融合。对“一把手”突出政治监督,通过年初“攻心式”谈话、年中“一对一”提醒、年底“面对面”验靶,督促带头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带头履行全面从严治党第一责任人职责,促进“一把手”筑牢政治忠诚、坚守政治定力。对关键岗位干部突出风险监督,紧盯管人管钱管物、管项目管规划管审批等重点部门的关键岗位,建立“每年1次摸排梳理、半年1次会商研判、季度1次反馈警示”的“三个一”工作机制,督促关键岗位干部依纪依法依规行权、认真履行“一岗双责”;推行中层干部跨部门交流机制,首批推动20个市级部门23个关键岗位跨部门交流,着力消除个别单位“部门权力科室化,科室权力个人化”的不良土壤,促进干部规范履职、守牢底线。对年轻干部突出日常监督,通过常态听取乡语口碑“精准画像”、常态开展思想引导“修枝剪叶”、常态加强廉政教育“咬耳扯袖”,督促年轻干部坚定理想信念、自觉修身律己,分层建立政治素质、专业能力“双导师”帮带机制,帮助年轻干部保持初心、清爽干事。
健全长效机制,多措并举强化示范引领。探索实施“234”工作机制,推动日常监督与重点整治相结合,促进组织监督细化实化具体化。“两张清单”聚合力,建立“职责清单+任务清单”,明确“一把手”3项职责、班子成员4项职责、办公室主任3项职责,细化“1+N”季度工作任务,将组织监督融入日常、抓在经常、管在平常,推动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同、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三色预警”抓防治,推行“红黄蓝”三色预警模式,对民主评议结果靠后等8类情形施行“蓝色预警”,对懒政怠政不作为等10类情形施行“黄色预警”,对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等10类情形施行“红色预警”,并根据整改情况动态“调色”。去年以来,全市组织人事机构提醒、函询和诫勉干部663人。“四项整治”强震慑,实行“一季度一监督主题、一季度一专项行动、一季度一督导验靶”,动态抓好公职人员因私出国(出境)管理不规范、违规兼职(任职)、酒驾醉驾等“重点整治”,全覆盖排查各级干部6.7万余人次,清理解决重点问题581个。鼓励各地各部门拓展整治内容,将参赌涉赌、“躺平摆烂”等纳入组织监督整治范围,督促干部守底线、知敬畏、有作为。
锤炼过硬作风,塑优生态拓展监督成效。通过深化“三类重点群体”组织监督,政治生态和干部队伍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明显成效。干部主动接受监督更加自觉,精心制作专题宣传短片,教育引导干部主动接受监督、认同监督、参与监督,把组织监督“预防针”变成干部履职行权“护身符”。去年以来,干部个人事项报告查核一致率显著提升,信访举报总量大幅下降。干部工作认可度大幅提升,用好谈心谈话、考察考核、调研督导等手段,多渠道、深层次了解干部、教育干部,让组织监督“风向标”成为干部干事创业“指挥棒”,促使干部把更多精力和关注点放在谋事干事上来,选人用人工作和从严管理监督干部总体评价“好”的比率创历史最佳。良好政治生态持续巩固,定期汇总日常了解掌握、巡察检查反馈和干监联席会成员单位通报的负面信息,有针对性地向相关单位党组织发放“风险清单”、向涉及干部本人发放“警示清单”,以组织监督“小切口”引领净化政治生态“大环境”,“官本位”思想、“讲关系”陋习、“架天线”问题等得到有效遏制,政治生态更加清明清朗。
(巴中市委组织部)